《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安意如的成名作,她用細膩溫婉的筆調解讀她心目中的古典詩詞。憑借一己之力,使“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句納蘭詞,深深印在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安意如這本《人生若只如初見》不是學術研究,是一本用心感應、品讀古典詩詞中的那些美麗詩畫的散文隨筆。作者在書中讀詩但不拘泥于詩,她了解那些詩人的時代背景,了解那些詩人的俯仰沉浮,了解那些詩人的生活交游,和詩人之間,先產生一種“知我者謂我心憂”的情感聯(lián)結,進而解讀詩中文字、詩中思意、詩中人生?!度松糁蝗绯跻姟返牟煌幘驮谟诎惨馊绲?ldquo;真誠”,她在解讀詩詞的過程中,不局限于那些已經被經典化、學術化的論點,在扎實的史料作依托之上,從自己的本心出發(fā),以自己的人生哲學為橋梁,真正把詩詞和自我情感相勾連,對詩句用詞用字,詩人經歷、情感,歷史事件、人物都有她發(fā)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是她對自己和對讀者的披心相付。“真誠”也是安意如在她的文學寫作當中始終不渝的一份堅持。本書是安意如的經典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見》的2022年全新再版。再版增加了序言和28頁精美古典插圖。金句:所謂的紅顏禍水,往往是無辜的。像幽王裂帛,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都不是褒姒要求的。身在福中不知禍,更不知自身干系天下蒼生,王朝國祚。這是所有“紅顏禍水”的悲哀。真正使人難受的是,生活是如何教人刻薄,使人喪失了不含價值比較地去看待感情的能力。李白的詩有一種深靜婉轉,艷柔刺激,無論男女都有擔當,所以花前月下也有了人世的慷慨分量。人生的旅程深邃悠長,我們對未來一無所知,亦未嘗是什么壞事。“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在曹操身上闕如的深情,在曹丕身上流失的純真,在曹植的身上得到了全部的回歸?!堵迳褓x》是曹植最動人的作品。姑且不去考證,曹植和甄宓之間是不是愛過,父子三人爭情奪愛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只是如果,蓬萊文章,建安風骨,沒有了甄氏的美貌來映襯,該減卻多少風情?這樣的詩,詩里詩外的故事,雖然離得遠了,讀來卻親切不過。因為這些人,曾活于同我們一樣的世上。戀舊的人總是多懷一份溫柔,念想。相信美好感情未隨時代遠走,潛藏在年輕又蒼老的心里。一年一年,人來人往,春草重生。人生的悲涼和歡欣在于——愿不能遂,仍要期待!為了不受傷,便習慣用不在乎掩飾心傷。把心建成一個密室,將自己囚禁在里面,不見天日又心有不甘,希望有人來解救。一場煙花寂滅了。觀眾一哄而散,最終,肯為她落淚的,還是他。原來不是桃花隨水隨無情。早知如此,最初相逢時,就吟——“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不知躲不躲得開,命運的安排。李白的一生,都在前行,卻總在回望。“回鞭指長安,西日落秦關。帝鄉(xiāng)三千里,杳在碧云間”。他在詩中遙望著長安。長安城里,他畢生所追尋的理想,燦若星漢卻遙不可及。蔽日的濃云后隱藏著即將到來的潑天大難,在即將到來的動亂面前,盛世將千瘡百孔,昔日的功業(yè)化為劫灰。所有的人都在劫難逃。冰心還要玉壺盛。人心總是相隔的,說感同身受是廢話。悲傷無人替代。能傾訴的心傷,都不是最傷,有力氣呼天搶地,就有氣力痊愈。最傷的是遍體鱗傷卻找不到傷口在哪。因為自己都沒有辦法對自己誠實。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挽留不住的,終究挽留不住。且放縱自己的想象,別去刻板求證它存在的幾率有多少,它的美妙在于印證了靈魂自由的愿望。對夢的堅持,不在于死命地維護不讓它破碎,而在于在夢醒之前,夢醒之后,我們是否能堅守同一種堅持。據(jù)說,思念故人的助力是酒,我不知一朝飲醉,會是哪位故人入夢來?水仙已乘鯉魚去,一夜芙蕖紅淚多??倳行┤?,有些愛,是生命的阻滯,一生也無法翻越。沒人知道少游的愛情是怎樣的結局。已經不重要了,邂逅和等待都是宿命式的凄涼。不是每個人,在驀然回首時,都可以看得見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昨日已舊,來日全非。青春倉促結束,過往的荒唐由自己買單。天空有失群的孤雁,低低盤旋。它飛翔的姿勢彷徨,在這雨中疲于奔命,找不到同伴,找不到家鄉(xiāng)。無處棲落。人人都以為自己一生千丘萬壑,輾轉行來閱盡世事風光。我真實感覺到自己在老去,聽到時間在我身上踐踏的聲音——我衰老了,害怕春天的寒冷。原來,需等到風住塵香花已盡,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風清月朗,花好月圓。為什么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說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人是懂得回憶的動物,寂寞是因為失去。只是,很多事,當時只道是尋常。人生中,其實不斷有契機能夠讓你審視自己存在的狀態(tài)和價值。一個人,若能把握天人相應的契機,靜心參悟,將一世榮辱看成一樹花開,盛衰隨喜,那么人世間的凄風苦雨,亦能泰然處之,坦然相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