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欄目主持:邵穎濤 趙陽陽)
主持人語
中國文學史模型的重構與探索——以中國文學地理版圖變遷為視角 梅新林
“意法論”:中國文學研究再出發(fā)的起點 張伯偉
周代的文化認同與文學交流——以音樂制作、語言傳譯為中心 付林鵬
孟郊五古的比興及其聯想思路的奇變 葛曉音
法曲胡部合奏與詞樂、詞體的產生 錢志熙
行道與守道:元至明初文人人生模式的生成與轉換 左東嶺
明代:古典文學的文本凝定及其意義 葉曄
《金瓶梅》詞話本與崇禎本關系之內證 周興陸
生活在別處——清詩的寫作困境及其應對策略 蔣寅
“觀風望氣”、類型學與文史考證:版本學的方法論問題 石祥
文藝學(欄目主持:高翔 楊新平)
主持人語
視域融合、形式建構與闡釋的當下性
張江 周憲 朱立元 丁帆 鄧安慶 曾軍 成祖明 李紅巖
伊格爾頓的神學-文學符號學 耿幼壯
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新中國初期的理論旅行 曾軍 汪一辰
略論“諷寓”和“比興” 張隆溪
論趣味闡釋——兼談中國古代詩文評的生產性問題 李春青
《文心雕龍》在美國漢學界的“中國性”與“世界性”問題 谷鵬飛
伽達默爾:“作為哲學的概念史” 方維規(guī)
作為面容的影像與回歸過去的未來:列維納斯與《索爾之子》 王嘉軍
中國二次元文化的緣起、形塑與進路 歐陽友權 鄧禎
算法社會的文化邏輯——算法正義、“荒謬合理”與抽象性壓抑 周志強
中國現當代文學(欄目主持:周燕芬 姜彩燕)
主持人語
紅、黃、藍:色彩的“政治學”——1958年“紅色文學史”的編寫 洪子誠
現代性的延展與中國文論的“當代性”建構 丁帆
巴金晚年著述中的信仰初探 陳思和
文學東北與中國現代性——“東北學”研究芻議 王德威
成都與中國現代文學發(fā)生的地方路徑問題 李怡
晚年魯迅文本的墨學之影 孫郁
啟蒙即救亡——九一八事變后魯迅關于抗日問題的社會批判 王彬彬
從體制人到革命人:魯迅與“棄教從文” 張潔宇
社會史視野與文學研究的歷史化 倪偉
五四新文化的“運動”邏輯 張武軍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欄目主持:雷武鋒 董雯婷)
主持人語
“他加祿的哈姆雷特”的抉擇:何塞·黎薩爾的去殖民與亞洲問題 魏然
約克納帕塔法世系故事中的毯包客 王元陸
“純正西班牙式的我”:烏納穆諾的巴斯克民族觀 程弋洋
重復與同一:論克爾凱郭爾的小說《重復》 孫倩雯
日本歌道的傳統(tǒng)與流變 王向遠
論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的身份困惑與倫理思考 任潔
土星、新天使與本雅明的憂郁 陳影
“介入的文學”:政治、政治小說和美國政治書寫 陳俊松
《薄伽梵歌》中的身體思想 歐陽燦燦
跛行的腳:但丁和彼特拉克的愛欲和語言 鐘碧莉
語言學(欄目主持:趙小剛 張亞蓉)
主持人語
“施—受—動”主謂謂語句“功能—認知”探究 陸儉明
韻律語法學的構建歷程、理論架構與學理意義 馮勝利 施春宏
距離象似性——句法結構最基本的性質 陸丙甫 陳平
文讀音、白讀音和旁讀音 游汝杰
傳統(tǒng)漢語音韻學研究之得失衡估 張玉來 尹瑀
晉語的時制標記及其功能與特點——晉語時制范疇研究之三 邢向東
漢語方言入聲音節(jié)的類型學觀察 李兵 常敏
論漢語詞匯語法化與用字變化的互動關系 李運富 孫倩
城市語言管理與城市語言文明建設 徐大明
新時代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取向與問題 李泉
論點摘編
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
《“六經”與“軸心時代”的思想和文學突破》 傅道彬
《從貴族儀軌到布衣文本——晚周〈詩〉學功能演變考論》 程蘇東
《漢賦“象體”論》 許結
《〈柏梁臺詩〉的文本性質、撰作時代及其文學史意義再探》 郭永秉
《論陶詩的力量》 劉奕
《佛教文獻所載往還書啟的文本及其歸屬——從蕭子良的一篇“佚文”談起》 李猛
《敦煌本〈觀無量壽經〉及其注疏殘卷綴合研究》 張涌泉 方曉迪
《五句體與連章詩——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體式發(fā)微》 程章燦
《韓愈狠重文風的形成與元和時期的文武關系》 劉寧
《家族圖譜與家世記憶——柳宗元自撰家族墓志碑銘文的文化蘊涵》 李芳民
《新見〈大唐安優(yōu)婆姨塔銘〉漢文部分釋讀》 李浩
《唐詩選本對小家的影響》 莫礪鋒
《梅堯臣、蘇舜欽邊塞詩的角色想象與詩史意義》 王啟瑋
《“蘇辛變體”在12—14世紀初詞壇的運行》 沈松勤
《幻象與真我:宋代覽鏡詩與詩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侯體健
《北宋仁、徽兩朝的“太平敘事”與宋人文化記憶》 夏麗麗
《南宋行記中的身份、權力與風景——解讀周必大〈泛舟游山錄〉》 李貴
《論元代全真教傳記的文體功能》 吳光正
《元末明初浙東詩學與〈詩經〉傳統(tǒng)》 馬昕
《王世貞詩文集的文獻學考察》 魏宏遠
《援史學入詩學:胡應麟〈詩藪〉的詩學歷史化》 許建業(yè)
《試論中國詩歌由古典向近代的演變問題——以徐渭詩歌的非古典特征為例》 廖可斌
《“義激猴王”的???、義理與小說史語境》 李小龍
《“曲祖”之譽:〈琵琶記〉在明代的經典化》 朱萬曙
《金批〈西廂〉中的“無”字及其“綺語談禪”解謎探源》 康保成
《唐宋古文典型在清初的重構》 郭英德
《〈四庫全書總目〉“ 明人”觀與明詩文批評》 何宗美
《〈四庫全書〉提要文本系統(tǒng)例說》 許超杰
《“清詞中興”意涵新論》 孫克強
《詞學批評學的現代發(fā)生與“三大體系”建設》 彭玉平
《〈五百家注音辯昌黎先生集〉版本考辨》 郝潤華
《“竄句脫文”及“錯誤一致原理”與通俗小說
版本譜系考察——古典文獻基本原理例說之一》 趙益
《毛氏汲古閣本〈說文解字〉版本源流考》 董婧宸
《“活的”文獻:古典文獻學新探》 馮國棟
文藝學
《論中國文藝批評標準的正偏結構》 林崗
《文學理論體系:文化結構、現代性、審美與文學傳統(tǒng)》 南帆
《文藝評論話語建設的學術基礎》 張伯江
《世界的文學性與文學的世界性》 成中英
《當代中國文論研究的觀念與方法問題》 賴大仁
《兩種“藝術生產”: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新探》 姚文放
《論藝術制作》 馮憲光
《〈資本論〉與文學經典的思想對話》 郗戈
《通向審美復位的新異化理論
——法蘭克福學派美學傳統(tǒng)的觀念論根源及其克服》 汪堯翀
《“年代錯位”與多重時間性:朗西埃論歷史敘事的“詩學程序”》 王曦
《論中國詩學主體精神的創(chuàng)新建構——從元典闡釋與原點問題出發(fā)的理論思考》 韓經太
《〈文心雕龍〉文字發(fā)展觀與美學觀探微》 黨圣元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分析性思維》 沙紅兵
《薩德與康德:誰更激進?》 馬元龍
《后人類狀況與文學理論新變》 王峰
《“聽覺性”的在場——論大眾文化裝置范式中的聲音景觀》 李健
《視覺研究中知覺心理學間接知覺論的貢獻》 殷曼楟
《“辯證意象”:前衛(wèi)藝術的理想類型——本雅明后期藝術批評觀念探析》 常培杰
《新媒介文藝生產論》 單小曦
《作為理論的文學與間在解釋學——為“沒有文學的文學理論”一辯》 金惠敏
《從“情感按摩”到“情感結構”:現代性焦慮下的田園想象——以“李子柒短視頻”為例》 曾一果時靜
《以媒介變革為契機的“愛欲生產力”的解放——對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動因的再認識》 邵燕君
中國現當代文學
《〈獅子吼月刊〉與大后方抗戰(zhàn)文化建設》 譚桂林
《從戲劇沖突到命運沖突——曹禺劇作的詩性生成》 劉勇
《1926年:魯迅國民性話語的展開——以“馬上日記”為中心》 董炳月
《“狂人”的越境之旅——從周樹人與“狂人”相遇到他的〈狂人日記〉》 李冬木
《分行與五四時期新詩形式的建構》 王澤龍
《家構模式·文本旨意·藝術范式——〈寒夜〉新探》 陳思廣
《“百來篇外國作品”尋繹——留日生周樹人文學閱讀視域下的“文之覺”》 姜異新
《“黨同伐異”:廈門魯迅與國民革命》 邱煥星
《槍、銀頂針與“古怪的天意”——從魯大海形象修訂重審〈雷雨〉作者意圖與悲劇性質》 祝宇紅
《文學史分期的節(jié)點與共和國文學發(fā)展的連續(xù)性》 張福貴
《當代文學史料問題的多維視野考察》 吳俊
《重讀路遙〈平凡的世界〉》 許子東
《文學是對人和生活的態(tài)度性反應——論路遙與托爾斯泰的文學關系》 李建軍
《弈光莊之蝶,海若陸菊人?——賈平凹〈暫坐〉〈廢都〉〈山本〉對讀記》 郜元寶
《藝術辯證法與“偉大的傳統(tǒng)”——論阿來〈云中記〉》 吳義勤
《人民文藝的“歷史多質性”與女性形象敘事:重讀〈白毛女〉》 賀桂梅
《邊界危機:“當代文學史漫議”》 李楊
《人學是文學:人工智能寫作與算法治理》 黃平
《關于現實主義的思考》 李松睿
《勞動者如何歌其事?——論解放區(qū)群眾文藝的生產機制》 路楊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瓷盤里的中國——十九世紀英國柳樹圖案瓷器故事的中國緣起及其早期演變》 侯鐵軍
《欲??駶械膶Ш綀D——〈仙后〉的節(jié)制倫理與宗教地圖學探究》 郭方云
《巴赫金:圣愚文化與狂歡化理論》 王志耕
《虛假的力量:兼論艾柯小說的主題》 張琦
《〈尤利西斯〉的數字詩學》 張治超
《羞恥的能動性:〈無聲告白〉中的情感書寫與華裔主體性建構》 汪小玲 李星星
《索因卡〈反常的季節(jié)〉中的社會政治想象》 宋志明
《俄羅斯文學和歷史文獻中的“看東方”》 劉亞丁
《“打破鏡來,與汝相見”——夏目漱石〈門〉中的鏡子意象與禪宗救贖》 解璞
《印度神話之歷史性解讀:濕婆篇》 姜景奎
《從潘多拉的“盒子”到“游走”的子宮——古希臘人觀念中的女性身體》 劉淳
《想象視野:〈白虎〉中的異國形象與文化定位》 楊曉霞 趙潔
《“哈米沙”現象:絲路文學交流個案研究》 黎躍進 瑪依努爾·玉奴斯
《“火中取子”:佛教醫(yī)王耆婆圖像的跨文化呈現》 陳明
《民族主義的祛魅——印度布克獎小說的人文主義反思》 尹晶
《〈一千零一夜〉的中國形象與文化誤讀》 林豐民
《“悲傷的時辰似乎如此漫長”——〈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鐘表時間”》 尹蘭曦
《論漢學家之于英美現代主義運動的意義——以阿瑟·韋利為例》 楊莉馨
《論俄羅斯后現代主義文學成因中的俄蘇本土文化因素》 劉胤逵
《列維納斯倫理視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俞航
語言學
《復雜句式的扁平化——紀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誕辰》 張伯江
《動主名謂句——為朱德熙先生百年誕辰而作》 沈家煊
《吳語湯溪方言古陽聲韻和入聲韻的演變——介紹一種無輔尾的韻母系統(tǒng)》 曹志耘
《漢語形容詞論元結構的再分析》 郭潔 顧陽
《再談“從綜合到分析”》 蔣紹愚
《漢語“有”字句和存在命題》 李旭平
《上古漢語清鼻音聲母音位化構擬新探》 邊田鋼
《楚系出土文獻所見* n-、*l-不分現象及其源流與成因考》 葉玉英
《上海話塞音和塞擦音的時間結構》 凌鋒
《語言單位的義項非獨立觀》 劉丹青
《當代漢字應用熱點問題回顧與思考》 王立軍
《城市語言規(guī)劃問題》 李宇明
《漢語語法化研究的幾點思考》 吳福祥
《世界少兒漢語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邵濱 富聰
《論擦音在中國語言中的類型及其主要來源》 燕海雄
《時間名詞“現在”的來源及中國化》 朱冠明
《漢語史研究與多重證據法》 董志翹
《侗臺語親疏關系的計算分析》 韋遠誠
《漢語心理動詞與言說動詞的雙向演變》 蘇穎
《基于詞匯聲學距離的語言計算分類實驗》 冉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