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傳記文學屆桐城大先生吳汝綸

桐城大先生吳汝綸

桐城大先生吳汝綸

定 價:¥60.00

作 者: 吳春生 著
出版社: 中國文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533577 出版時間: 2022-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晚清桐城派古文大師吳汝綸是當時北方文化圈的領(lǐng)袖人物,中國近代兩大風云人物曾國藩、李鴻章的得力軍師,也是嚴復《天演論》背后的推波助瀾者。他既是科舉制度的受益者,又是現(xiàn)代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還是中國近代教育第一個學制——“壬寅學制”的奠基者。本書作者在充滿血和淚的晚清歷史中,探尋吳汝綸救亡圖存的恥辱與激憤,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愛恨交加的溫良知識分子的內(nèi)心世界。以有溫度的文字,描寫了吳汝綸在中國處于危亡之際為救亡圖存而改革教育的種種努力,真實再現(xiàn)吳汝綸傲岸而燦爛的一生,展現(xiàn)了大先生光耀天地,山高水長的精神遺存。

作者簡介

  吳春生,安徽桐城人,深圳市翠園中學教師,教育部表彰的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骨干教師培訓班首屆學員,安徽省優(yōu)秀教師,深圳市優(yōu)秀教師。1989年9月至2003年2月在安徽省桐城中學工作,2003年3月調(diào)至深圳市翠園中學任教,曾任語文科組長。在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教育教學論文11篇,有教育文集《風過留痕:我在翠園的教育敘事》,主編、參編校本教材及教輔用書5本,在紙質(zhì)及電子媒體發(fā)表散文隨筆等各類文稿20余萬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科場連捷
縱觀科舉考場,從秀才、舉人、進士,“一試輒中”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吳汝綸學霸級的考試成績,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成熟,寫有“思想”的八股文,一舉登上科舉考試的巔峰。桐城,因為桐城派,曾經(jīng)被譽為“文章甲天下”,桐城派古文是打開科舉大門的利器,吳汝綸憑借滿腹桐城派古文,走出桐城,走向人生更加廣闊的舞臺。
1.兄弟二人桐城縣趕考
2.吳家出了兩個秀才
3.人生第一個貴人:方宗誠
4.行看黃榜點朱衣
5.差點兒成為狀元
6.桐城古文創(chuàng)造“一試輒中”的科場奇跡
7.呼馬呼牛任自嘩
8.桐城吳氏承繼桐城派淵源有自
9.避亂讀書膜拜鄉(xiāng)賢大俠
10.思想,讓我們行得更遠
第二章 曾幕時光
在曾國藩幕府的日子,是吳汝綸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有良師,多益友;有高雅學術(shù)的沉靜,有戎事倥傯的緊張。吳汝綸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對學術(shù)的追求是高于名利的。作為桐城派的后進,能夠得到當時古文領(lǐng)袖曾國藩的指點能夠步入曾國藩幕府這個桐城派文士的薈萃之地,是人生一大幸事充滿理想與機會的時光總是那樣短暫。
1.曾國藩嘆為“異材”的桐城青年
2.濟寧躍馬揚鞭入曾幕
3.醉心桐城古文的曾國藩是個好老師
4.流連家鄉(xiāng)山水人文:羊山磯、蟂磯
5.讀書而不曉事皆廢才
6.新廳堂紅喜字,歸覲吳牛莊
7.曾國藩幕府的“詩詞大會”
8.在曾幕躬與其盛
9.歸家辭行北上百感交集
10.千里行程一路歡歌
11.升任擬奏幕僚,深得曾國藩倚重
12.不計毀譽,與曾國藩風雨同舟“天津教案”
13.曾國藩回任兩江,李鴻章“掠美”
14.曾國藩的三次保奏
第三章 亦官亦幕
吳汝綸官場人事“懵懂”,但在晚清亂局中是清醒者。為官深州、冀州,代理天津知府,文教、治水、捕盜,官譽日隆恢復文廟樂舞,均徭于畝,吳公渠,青史有聲。李鴻章對以古文顯揚天下的吳汝綸垂青有加,是因為其能寫一手好文章,尤其擅長奏章,李鴻章的奏稿、電報,很多都是吳汝綸擬寫。善于策劃、計謀,這也是為李鴻章所器重的一個重要因素。
1.千里之行赴任深州
2.初登仕版唯有“勤慎”
3.年輕吳知州的官府生活
4.曾國藩死了,兩棵大樹倒了一棵
5.樂的教化:恢復文廟樂舞
6.“均徭于畝”,百姓利益為先
7.丁憂中斷仕途,重然諾居張樹聲幕
8.行走三個多月的“北游”
9.正式步入李鴻章幕府
10.衡水,衡水
11.俠肝義膽亦書生
12.青史留名“吳公渠”
13.晚清亂局中的清醒者
14.人事“懵懂”在官場
15.做個紅媒添十歲
第四章 蓮池歲月
棄官從教的吳汝綸在蓮池書院,不辱使命開創(chuàng)新局。蓮池歲月,頗顯文人之清苦,但雅集文事、“觴詠唱酬”盛況空前北方文化圈的形成,使桐城派在走向衰亡的歲月里仍然保持了一個全國性學術(shù)派別的雍容大度。痛徹骨髓的甲午之殤為大清“裱糊匠”李鴻章洗刷罵名。吳汝綸遇到嚴復的《天演論》,似乎出于偶然,其實是一種必然。庚子亂局,蓮池夷為廢墟,若不是朋友多,轉(zhuǎn)移得快,差點就丟了性命。
1.蓮池山長:花落吳家
2.初居蓮池,銳意革新
3.吾桐城不能再見此人矣
4.良士相交,垂范若此
5.桐城派北方古文圈子的形成
6.甲午之殤誰之罪
7.為李鴻章“止謗”
8.為嚴復《天演論》作序
9.吳先生的五個女婿
10.洞悉世情,不愧李鴻章高參
11.袁世凱的“投機”,國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12.庚子亂局中的蓮池書院
13.晚清“裱糊匠”李鴻章之死
第五章 東瀛壯游
應承京師大學堂總教習之職,赴日本考察學制,本屬無奈之舉,但由于遇事總是不愿茍且的吳氏作風,這無心插柳,倒成就了吳汝綸在近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人對飽學大儒的禮遇,對中國棄之如敝屣的國學的珍視,讓吳汝綸找回了中華文化的自信。與伊藤博文一席話,“其言絕痛”,國勢危殆,中國再不變化,將有亡國滅種之禍,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如芒刺在背!
1.張百熙“為天下學子”一跪
2.受命東游,考察日本學制
3.朝野驚睹大儒風
4.留學生事件背后的新舊之爭
5.滿國皆是李傅相
6.馬關(guān):傷心之地
7.歸國,歸國
第六章 創(chuàng)辦學堂
吳汝綸創(chuàng)辦桐城學堂的動機就是教育救國,“東西合璧”,培養(yǎng)經(jīng)世濟變?nèi)瞬?,實現(xiàn)振興國家理想。排除困難,凝聚各方之力,籌辦桐城學堂,功莫大焉。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還未起步,就溘然長逝,后繼者賡續(xù)學堂,告慰在天之靈。
1.欲救國,惟有先辦學堂
2.肖店:尋訪嬉子湖西岸風水之地暨張宰相祖墳之行
3.為學堂籌資多方謀求幫助
4.親手擬定學堂辦學文稿
5.溘然而逝天亦悲
6.桐溪塥,清流潺湲
附錄
差點“滿分”的殿試考卷:《對制科策》
自喻之文:《矮栝說》
鄉(xiāng)曲儒生的“自得”與“氣類相感”:《跋〈蔣湘帆尺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