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越是“進步”,動物與自然越可能被當成應該被驅逐的他者,一旦稍有“越界”之虞,便被視作可怖的威脅。又或者被納入商品化的邏輯,被賦予惹人憐愛的形象,使關懷的面向變得狹隘與失真。那么在妖魔化或可愛化之外,真實的動物于何處容身?我們又如何與之重新建立聯(lián)結? 本書將各種涉及動物議題的作品皆納入“動物書寫”的范疇,從海明威、J. K.羅琳、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朱天心等作家的文學作品,到涉及動物議題的電影、攝影展和當代藝術,再到以動物為主體的新聞事件,借由文本分析,重新審視動物園、實驗室、藝術館、街頭和超市等不同城市空間中,我們與不同類型的動物的真實遭遇,以及其中關涉的倫理議題,探問人與他者的關系,理解愛的局限,也擴大對愛的定義和想象。 我始終試圖在課程中融入倫理的思考,希望讓更多人愿意開始看見、感受,那么改變的力量就有可能……順著文字與話語,流動到更遠的地方。——黃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