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鄉(xiāng)》發(fā)表于一八七八年,是托馬斯·哈代(1840-1928)創(chuàng)作中期的重要成果。哈代這位英國十九世紀末期的大小說家和二十世紀初期的大詩人,久已為我國讀者所熟悉和欣賞,他的小說和詩歌代表作,如《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還鄉(xiāng)》《卡斯特橋市長》《三怪客》《列王》等,從本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就通過中譯本陸續(xù)介紹到了我國。哈代在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自覺地奉行文學“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的主張;同時又自覺地探尋藝術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小說取名《還鄉(xiāng)》,主要是以男主人公回歸故鄉(xiāng)為契機開展情節(jié),但是女主人公游苔莎卻是作家著墨更多的人物。由于她對繁華世界夢寐以求,由于她對愛情婚姻朝秦暮楚,通??偙灰暈檩p浮虛榮女子的典型,更有研究者將她與法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1857)的女主人公互作類比,其實游苔莎的形象內涵并非僅僅限于輕浮虛榮,追求淫樂,她比愛瑪·包法利富有多得多的哲理、詩意和純凈之美,也比哈代的其他大多數(shù)女性形象更為深沉渾厚。她美麗聰穎,富有藝術氣質,特立獨行,勇于冒險和追求,同時又深懷運蹇命乖、遇人不淑的憂思和哀怨?;脑艘曀秊榕?,姚伯太太稱她為壞女人,連克林·姚伯這樣的“先進青年”也以局限的眼光褒貶她。但是哈代卻對她少有道德批判,他將她塑造得明艷奪目,像女神般尊貴超凡。與利他、克己、圣者型的姚伯相比,游苔莎是利己、享樂的,是一尊具有凡人七情六欲的異教女神。哈代賦予她“現(xiàn)代人”的煩惱、叛逆與追求。通過游苔莎,哈代試圖表現(xiàn)一種處于他的時代,但卻近似二十世紀現(xiàn)代人的雛形,表現(xiàn)他們對未來的向往、追求、困惑和希望的幻滅。哈代在其他小說中塑造的裘德和淑·布萊德赫(《無名的裘德》)、苔絲·德北和安璣·克萊(《德伯家的苔絲》),甚至喜劇小說主人公波拉·帕魯(《冷淡女子》)、埃賽貝妲(《貝妲的婚事》)、圣克利夫·斯維森(《塔中戀人》)等,都程度不同地帶有現(xiàn)代人雛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