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航空、航天激波中的高溫現(xiàn)象

激波中的高溫現(xiàn)象

激波中的高溫現(xiàn)象

定 價:¥99.00

作 者: [法] 雷蒙德·布朗(RaymondBrun) 著
出版社: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18122497 出版時間: 2021-0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1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激波后高溫氣體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學現(xiàn)象,包括激波后氣體的熱力學特性,分子的振動激發(fā)、離解、電離、化學反應以及輻射等物理和化學現(xiàn)象的非平衡動力學特性,超聲速稀薄流中的激波結(jié)構(gòu),高焓非平衡激波層流的特性與研究方法。重點是激波后不同過程之間的耦合及其與流場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論與實驗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

暫缺《激波中的高溫現(xiàn)象》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參考文獻章
章激波后氣體的熱力學特性
1.1 概述
1.2 原子能級的配分函數(shù).全部能級與有限能級方法
1.3 雙原子分子的配分函數(shù)
1.4 輸運截面和碰撞積分
1.4.1 未知碰撞系統(tǒng)的唯象學方法
1.4.2 共振電荷轉(zhuǎn)移
1.4.3 中性-中性作用
1.4.4 中性-離子作用
1.4.5電荷-電荷作用
1.4.6 電子-中性作用
1.5 熱等離子體的熱力學特性:截斷問題1.5.1 截斷標準
1.5.2 基于薛定諤方程解的截斷標準
1.5.3 示例:空氣等離子
1.6 雙溫等離子體的輸運
1.7 等離子體的輸運特性:電子激發(fā)態(tài)的作用
1.8 空氣等離子體
1.9結(jié)論
附錄A:空氣等離子體的熱力學和輸運特性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激波后的非平衡動力學和輸運特性
2.1 引言
2.2態(tài)-態(tài)方法
2.2.1 分布函數(shù)和宏觀參數(shù)
2.2.2 控制方程
2.2.3 一階近似
2.3 準靜態(tài)方法
2.3.1 振動分布:控制方程
2.3.2 輸運項
2.3.3 乘積項
2.4 激波后空氣成份和CO2混合物的非平衡過程
2.4.1 雙原子氣體混合物中的非平衡動力學與輸運特性
2.4.2 空氣混合物中的非平衡動力學與輸運特性
2.4.3 含CO2分子的混合物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激波后非平衡動力學實驗
3.1引言
3.2 雙原子分子的振動弛豫
3.2.1 O2、N2、CO、NO的振動弛豫
3.2.2 雙原子分子與能級活性原子碰撞的振動弛豫
3.2.3 O2和D2的振動弛豫
3.2.4 鹵化物和鹵化氫的振動弛豫
3.3 三原子與多原子分子的V-T弛豫
3.3.1 CO2的V-T弛豫
3.3.2 N2O的V-T弛豫
3.3.3 H2O的V-T弛豫
3.3.4 NO2的V-T弛豫
3.4 化學反應
3.4.1 C-O體系中化學反應
3.4.2 N-C-O體系中化學反應
3.5 非平衡輻射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激波后的電離現(xiàn)象
4.1 引言
4.2 帶電成份的產(chǎn)生、反應、消失
4.2.1 電子
4.2.2 離子
4.3 弱電離等離子體的碰撞和輻射過程模型
4.3.1 碰撞輻射模型
4.3.2 結(jié)果
4.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激波后的輻射現(xiàn)象
5.1 引言
5.2 輻射機理與輻射特性
5.2.1 能態(tài)-能態(tài)躍遷
5.2.2 能態(tài)-自由躍遷
5.2.3 自由-自由躍遷
5.3 應用示例
5.4 輻射傳遞模型
5.4.1逃脫因子方法
5.4.2 光譜模型
5.4.3 輻射傳遞的幾何處理
5.4.4 蒙特卡洛(Monte Carlo)法
5.5 輻射與流場耦合
5.6 結(jié)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激波結(jié)構(gòu)
6.1 引言
6.2 計算方法學
6.2.1 純凈單原子氣體的波爾茲曼(Boltzmann)方程求解
6.2.2 一般波爾茲曼方程求解
6.2.3RT弛豫的兩級動力學模型
6.2.4 混合氣體的波爾茲曼方程求解
6.3 邊界層問題論述與計算數(shù)據(jù)
6.4 純凈單原子氣體中的激波結(jié)構(gòu)
6.5 單原子混合氣體中的激波結(jié)構(gòu)
6.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超聲速稀薄流中的激波
7.1 引言
7.2 稀薄流中的一般現(xiàn)象
7.2.1 流場區(qū)域分類
7.2.2激波厚度與脫體距離
7.2.3 稀疏條件時的熱流
7.2.4 前緣流及其在超聲速稀薄流中的粘性作用
7.2.5 自由分子流區(qū)域的壁面壓力
7.3 實驗方法
7.3.1 超聲速稀薄風洞
7.3.2 低密度流中激波-邊界層相互作用7.3.3 低密度流中激波-激波相互作用7.3.4 稀薄流區(qū)域的壓力測量
7.3.5 熱流測量
7.3.6 激波控制
參考文獻第
八章 高焓非平衡激波層流:精選的實際應用
8.1 引言
8.2 高焓圓柱激波層流中化學弛豫
8.2.1 哥廷根高焓激波風洞
8.2.2 分布全息干涉法
8.2.3 CFD程序
8.2.4 實驗配置與結(jié)果
8.2.5 總結(jié)與結(jié)論
8.3 激波層輻射現(xiàn)象的CFD模型
8.3.1 簡介、定義和術(shù)語
8.3.2參與媒質(zhì)中輻射輸運方程
8.3.3 輻射輸運方程的一維近似解法
8.3.4 三維輻射輸運模型的近似解法
8.3.5 “惠更斯號計入“土衛(wèi)”六大氣過程中的熱流峰值預測
8.4 總結(jié)與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