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種谷第三》中說:“食者民之本,民者國之本,國者君之本”。又說“為治之本,務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奪時;勿奪時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節(jié)欲;節(jié)欲之本,在于反性”。朝代有更替,時空雖變換,而足用安民思想,永世不變。當今時代,足用安民思想,卻又賦予了創(chuàng)新內涵。機械化使農民耕種更多的土地,技術創(chuàng)新使農民生產更多的的農產品,信息和物資的高速流通使農產品都變成了商品,農產品數量已不再是衡量貧富的標準。這種由足用安民到富足安民的過渡,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貨殖》中已有預見性論述。民生有三大產業(yè):農業(yè)、工業(yè)和商貿,農業(yè)為*產業(yè)。農業(yè)有三大項目:種植、養(yǎng)殖和加工,種植為*大項。種植獲利有四個因素:產前選項、產中技術、產中管理和產后營銷。*不高價,是因為產前的選項不準確。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種藍十畝,敵谷田一頃”,而種紫草,則又“其利勝藍”。第二不高產,是因為產中的技術不先進。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關于技術的篇幅占絕大部分。第三不省錢,是因為產中的管理誤工。農業(yè)生產*的投入不是施肥、澆水、打藥、地租等,而是雇工。如何節(jié)省雇工開支?一是器械使用: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九真廬江不知牛耕,每致困乏”;二是管理不?。嘿Z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蓋言勤力可以不貧”;三是簡化技術: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每項技術都力求簡單實用,以便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廣大農民應用。第四不增值,是因為產后的營銷不懂。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舍本逐末,圣者所非,日富歲寒,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又說“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段文字的意思是:農產品來自于生產,生產是本,營銷是末,應重本而輕末。第二段文字的意思是:營銷雖然不是本,但營銷比生產更容易致富。農民需要賣高價,卻掌握不了產前選項訣竅;農民需要獲高產,卻掌握不了那些復雜的技術;農民需要省工省錢,卻掌握不了產中管理辦法;農民需要市場暢銷,卻掌握不了產后營銷技巧;更何況他們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又缺少時間和資金呢?本書以較短的篇幅,為農民兄弟提供了至簡至易的創(chuàng)新思路和辦法,讓他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閑來無事看上一篇就能入門,讓他們從“莊稼不收年年種”的無助心態(tài)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從高投入、低產出和沉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