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 研究背景
1.1.1 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越來越受到重視
1.1.2 現(xiàn)代化給村俗文化帶來沖擊
1.1.3 村落旅游開發(fā)對文化的保護與利用不足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2 國內外研究進展
2.1 村俗文化的保護研究
2.1.1 國外村俗文化的保護研究
2.1.2 國內村俗文化的保護研究
2.2 村俗文化的利用研究
2.2.1 國外村俗文化的利用研究
2.2.2 國內村俗文化的合理利用研究
3 相關理論與研究方法
3.1 概念解析
3.1.1 村俗文化
3.1.2 村俗文化生態(tài)
3.1.3 村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
3.2 研究對象
3.3 理論基礎
3.3.1 鄉(xiāng)村規(guī)劃學理論
3.3.2 鄉(xiāng)村地理學理論
3.3.3 鄉(xiāng)村旅游學理論
3.3.4 鄉(xiāng)村文化學理論
3.3.5 村落文化生態(tài)學理論
3.3.6 民俗學理論
3.4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3.4.1 研究思路
3.4.2 研究方法
4 國內外村俗文化生態(tài)保護案例借鑒
4.1 國外村俗文化保護案例
4.1.1 韓國江陵民俗村
4.1.2 新西蘭毛利村
4.1.3 日本阿寒湖阿伊努文化村
4.1.4 北歐民俗文化村
4.1.5 法國生態(tài)博物館
4.1.6 印度斯坦族服飾文化
4.1.7 加拿大印第安陶斯古村
4.1.8 美國俄亥俄州德國村
4.1.9 意大利西西里
4.1.10 德國陶努斯黑森公園
4.2 國內村俗文化保護案例
4.2.1 山西運城閻景村
4.2.2 山西臨汾師家溝村
4.2.3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
4.2.4 江西安福塘邊村
4.2.5 江西景德鎮(zhèn)嚴臺村
4.2.6 湖南岳陽張谷英村
4.2.7 湖南祁陽龍溪村
4.2.8 江蘇南京竇村
4.2.9 江蘇南京湖熟村
4.2.10 浙江斯宅古村
4.2.11廣西龍脊平安壯寨
4.2.12 廣西南寧缸瓦窯村
4.2.13 云南彌勒可邑村
4.2.14 新疆哈密阿勒屯村
4.2.15 內蒙古呼倫貝爾鄂倫春
4.3 案例借鑒與啟示
4.3.1 案例總結與評析
4.3.2 案例借鑒與啟示
5 文化生態(tài)資源與文化生態(tài)分析
5.1 地理與歷史
5.1.1 地理環(huán)境
5.1.2 歷史沿革
5.1.3 文化資源
5.2 遺產現(xiàn)狀分析
5.2.1 非物質文化遺產
5.2.2 物質文化遺產
5.2.3 自然遺產
5.3 特點與價值評估
5.3.1 文化生態(tài)特點
5.3.2 價值評估
6 保護對象與保護內容
6.1 國家、省、市、區(qū)4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重要保護項目
6.1.1 水文化名錄
6.1.2 儒家文化名錄
6.1.3 節(jié)慶文化名錄
6.1.4 儺文化名錄
6.1.5 其他名錄
6.2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主要保護對象
6.2.1 水文化類名錄傳承人
6.2.2 儒家文化類名錄傳承人
6.2.3 節(jié)慶文化類名錄傳承人
6.2.4 儺文化類名錄傳承人
6.2.5 其他類名錄傳承人
6.3 文化生態(tài)空間是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6.3.1 水文化生態(tài)空間
6.3.2 儒家文化生態(tài)空間
6.3.3 節(jié)慶文化生態(tài)空間
6.3.4 儺文化生態(tài)空間
7 保護范圍與重點區(qū)域
7.1 保護格局
7.1.1 評價方法
7.1.2 確定格局
7.2 重點區(qū)域
7.2.1 核心區(qū)
7.2.2 文化線路
7.2.3 文化節(jié)點
7.3 重點項目
7.3.1 民間藝術之鄉(xiāng)
7.3.2 民俗文化村
7.3.3 重點項目基地
8 保護方式與保護措施
8.1 保護方式
8.1.1 搶救性保護
8.1.2 群體性保護
8.1.3 生產性保護
8.1.4 整體性保護
8.2 保護措施
8.2.1 保存
8.2.2 保護
9 合理利用
9.1 與文化產業(yè)相結合
9.1.1 生產性保護利用
9.1.2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
9.2 與文化旅游相結合
9.2.1 儒家文化展示線路
9.2.2 水文化展示線路
9.2.3 儺文化展示線路
9.3 與節(jié)慶相結合
9.3.1 與傳統(tǒng)節(jié)慶相結合
9.3.2 與現(xiàn)代節(jié)慶相結合
10 文化生態(tài)標識系統(tǒng)規(guī)劃
10.1 村落整治
10.1.1 金陵民居概述
10.1.2 整治措施
10.2 標識系統(tǒng)規(guī)劃
10.2.1 水文化空間
10.2.2 儒家文化空間
10.2.3 儺文化空間
10.2.4 節(jié)慶文化空間
10.3 環(huán)境整治
10.3.1 綠化美化
10.3.2 小品設置
11 結論與展望
11.1 主要研究結論
11.2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