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漢(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瑞典, 1889—1978 ),歌德堡大學教授、校長,遠東考古博物館館長。20世紀初,創(chuàng)作《中國音韻學研究》,首先將西方的方言研究方法與中國傳統(tǒng)反切、等韻之學相結(jié)合,用現(xiàn)代方言擬測古音,建立起現(xiàn)代方言語音與中古音、上古音之間的聯(lián)系,影響了一整個世紀的漢語音韻學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國音韻學研究》《中國語與中國文》《左傳真?zhèn)慰技捌渌贰稘h語詞類》《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漢文典》《漢文典(修訂本)》《漢語的本質(zhì)和歷史》《詩經(jīng)注釋》《書經(jīng)注釋》等。潘悟云,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高校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杰出訪問學者,復旦大學東亞語言數(shù)據(jù)研究所負責人。曾出任上海市社聯(lián)副主席、國際中國語言學會中國大陸地區(qū)理事。擔任《中國語文》編委、《民族語文》編委、《語言研究》編委、《語言科學》編委、《東方語言學》主編。先后應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威斯康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法國高級社會科學研究院等十幾所大學與研究單位作過學術(shù)合作研究和學術(shù)訪問。楊劍橋,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音韻學會理事。代表著作有:《漢語現(xiàn)代音韻學》《古漢語語法講義》《音韻學入門》(合著)等。陳重業(yè),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從事古代漢語、大學語文教學和研究。曾任基礎部主任、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主編《古代漢語基礎》《古代漢語讀本》《大學語文》《‹折獄龜鑒補›譯注》,輯注《古代判詞三百篇》,參編《歷代名案大觀》《駁案匯編》,翻譯《漢語史論集》(其中四篇)。張洪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終身教授。曾受聘或正受聘為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天津市千人計劃講座講授、南開大學文學院陳省身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講席教授等。主要研究領域為音系學、語法與語音的接口研究、歷史語言學、詩律學等。代表作有 Syntax-Phonology Interface: Argumentation from Tone Sandhi in Chinese Dialects、Tonal Prosody in Yongming Style Poems、Translation of Phonology in Generative Grammar 等。目前擔任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英國 Routledge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叢書主編、荷蘭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雜志執(zhí)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