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文學文學理論文學人類學理論與實踐

文學人類學理論與實踐

文學人類學理論與實踐

定 價:¥198.00

作 者: 李永平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78178 出版時間: 2021-08-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7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隨著社會思潮的急劇轉(zhuǎn)向,學術(shù)研究向?qū)W科交叉融合轉(zhuǎn)向,教育手段向高技術(shù)和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學科交叉促進新知識的誕生、新觀念的形成,讓研究走向深化。近年來,文學人類學研究借助文獻學、考古學、天文學、分子人類學、大歷史的學科交叉,通過文獻和田野推動了學科向縱深發(fā)展,形成了神話考古、文明探源、認知神話學、文化文本、圖像學、故事人類學、文化禳災(zāi)等研究領(lǐng)域。??如今,超越近代殖民話語體系,走出寫文化藩籬,在口頭與田野中把握人類敘述的詩性根脈,文學人類學所引領(lǐng)的文化和學術(shù)轉(zhuǎn)向進一步顯現(xiàn)出來。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中,亟需一種體現(xiàn)近30年文學人類學研究成果的讀物。陜西師范大學啟動了《文學人類學教程》的配套出版項目,以“讀本”的模式,選入了近30年來文學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盡力呈現(xiàn)出文學人類學的問題和前沿動態(tài)。

作者簡介

  李永平,古典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F(xiàn)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后在美國麻州波士頓大學(UMASS)、英國牛津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日本京都大學訪問交流。 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文學人類學分會副會長、“中國民間文學大系”說唱組專家、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學術(shù)委員、陜西民俗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文學人類學與比較文學、俗文學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絲綢之路史前史研究,旁涉神話學、上古史、思想史等。出版《包公文學及其傳播》《禳災(zāi)與記憶:寶卷的社會功能研究》《絲綢之路與文明交往》《文化大傳統(tǒng)的文學人類學視野》《古典學之文化大傳統(tǒng)視角》等著作。李澤濤,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文學人類學與比較文學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主持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項。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文學人類學理論
人類學與文學——知識全球化、跨文化生存與本土再闡釋
文學人類學的中國歷程
整合與創(chuàng)新: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七十年
從“中國神話”到“神話中國”
——文學人類學對神話研究范式的變革
文學何為?
——文化大傳統(tǒng)對文學價值的重估
第四重證據(jù):比較圖像學的視覺說服力
——以貓頭鷹象征的跨文化解讀為例
玉石神話與中華認同的形成
——文化大傳統(tǒng)視角的探索發(fā)現(xiàn)
英雄·孝子·準棄子
——虞舜被害故事的文化解讀
網(wǎng)絡(luò)游戲角色扮演的藝術(shù)人類學思考
中國古代“小說”概念的中西對接
人文科學內(nèi)部深度問題匯合轉(zhuǎn)換研究范式的原理與意義
——以文學經(jīng)典、故事和方法論等深度問題的匯合
轉(zhuǎn)換為中心
第二編 文學人類學的周邊
邊界的空隙:一個歷史人類學的場域
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
族群歷史之文本與情境
——兼論歷史心性、文類與范式化情節(jié)
歷史就是再表述
——兼論民族、歷史與國家敘事
神話敘事中的“歷史真實”
——人類學神話理論述評
民族志“書寫”:徘徊于科學與詩學問的敘事
民族志視野中“真實性”的多種樣態(tài)
人類學儀式理論的知識譜系
論敘事傳統(tǒng)
人類為什么要講故事
——從群體維系角度看敘事的功能與本質(zhì)
“神話歷史”
——論一種新的神話觀與歷史觀
文化遺產(chǎn)關(guān)鍵詞:天命
第三編 文學人類學實踐
遠古部族文化融合創(chuàng)新與《九歌》的形成
一則中國古代神話與儀式的結(jié)構(gòu)學研究
引魂之舟:戰(zhàn)國楚《帛畫》與《楚辭》神話
伊甸園生命樹、印度如意樹與“琉璃”原型通考
——蘇美爾青金石神話的文明起源意義
乞橋·乞巧·鵲橋
——從文化編碼論看七夕神話的天橋儀式原型
石家河新出土雙人首玉塊的神話學辨識
——《山海經(jīng)》“珥蛇”說的考古新證
生死兩界“送魂歌”
——《亞魯王》研究的幾個問題
文學人類學視野下的謠言、流言及敘述大傳統(tǒng)
神話學的話語機制及其變遷
涿鹿之戰(zhàn)
——一個曬鹽的故事
上古授時儀式與儀式韻文
——論《夏小正》的性質(zhì)、時代及演變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