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論
一 調研概況
(一)調研說明
(二)參加調研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分布狀況
二 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重要舉措
(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二)系統(tǒng)推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
(三)著力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四)強化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五)評選和推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yōu)秀研究成果
(六)全面啟動2020年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工作
三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進展
(一)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二)思政課建設更加規(guī)范
(三)科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四)人才培養(yǎng)更加規(guī)范
(五)對外學術交流扎實推進
(六)服務疫情防控的學科優(yōu)勢凸顯
四 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大思政課”建設體制機制
(二)配齊建強“大思政課”教師隊伍
(三)構建“大思政課”教學體系
(四)構建“大思政課”綜合評價體系
第二章 教師隊伍建設
一 數據展示與解讀
(一)基本情況
(二)高層次人才
(三)榮譽稱號
(四)教師培養(yǎng)
(五)新進教師
(六)博士后
(七)職稱晉升
二 主要成績
(一)精準施策,打造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
(二)建章立制,規(guī)范導師行為與職責
(三)拓建基地,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培養(yǎng)與培訓
(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提質增效
(五)與時俱進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三 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提高站位,進一步加強機制體制建設
(二)積極推進,進一步加大隊伍建設力度
(三)多措并舉,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
第三章 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一 數據展示與解讀
(一)立體化教材體系
(二)課堂教學體系
(三)教學方法體系
(四)教學保障體系
(五)教學評價體系
二 主要成績
(一)齊心應對疫情大考,交出滿意思政答卷
(二)線上教學爆發(fā)式增長,思政課走上熒屏直播平臺
(三)課程思政建設出臺指導綱要,校網聯(lián)合放大思政效應
(四)國家級思政“金課”結碩果,五類“金課”全面豐收
(五)思政課常規(guī)建設有可喜進展
(六)出臺改革創(chuàng)新方案,推進大思政“一化三性”
三 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思政課規(guī)范化建設仍需加強,教學效果仍有提升空間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有待深入開展和全面推開
(三)推進“四史”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
(四)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建好課程思政系統(tǒng)工程
第四章 科學研究
一 數據展示與解讀
(一)出版著作
(二)發(fā)表論文
(三)科研項目
(四)科研獲獎
(五)被采納的報告
(六)學術交流
二 主要成績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四)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六)中酉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七)黨的建設研究
(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
三 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持續(xù)賦能學科協(xié)調均衡發(fā)展
(二)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持續(xù)擴大本學科的學術影響力
(三)聚焦黨和國家重大問題,提升研究成果咨政育人水平
(四)建強建優(yōu)學術隊伍,鼓勵科研合作與學術爭鳴
第五章 人才培養(yǎng)
一 數據展示與解讀
(一)博士研究生招生
(二)碩士研究生招生
(三)本科生招生
(四)培養(yǎng)情況
(五)科學研究
(六)學位論文
(七)就業(yè)去向
二 主要成績
(一)生源日益多元化
(二)本碩博貫通培養(yǎng)體系逐步健全
(三)學術交流日趨活躍
(四)就業(yè)形勢良好
三 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完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二)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三)提升導師隊伍水平
(四)提高就業(yè)服務水平
第六章 對外學術交流
一 數據展示與解讀
(一)對外學術交流政策、規(guī)劃制定和實施
(二)出國(境)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訪問留學
(三)國(境)外學者來華參加學術交流
(四)出國(境)講學
(五)對外學術交流的經費來源
(六)與國(境)外合作研究
(七)在國(境)內主辦國際會議
(八)在國(境)外出版學術專著、發(fā)表論文
二 主要成績
(一)隆重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列寧誕辰150周年
(二)加強交流與互鑒,共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三)持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國外的合作
(四)鼓勵學生參加對外交流學習,拓寬學術視野
三主要問題及對策
(一)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強化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性
(二)練好內功,提高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三)積極完善和加強對外學術交流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 社會服務
一 數據分析與解讀
(一)決策咨詢
(二)理論宣講
(三)學術兼職
(四)培訓服務
(五)其他社會服務
(六)媒體宣傳
二 主要成績
(一)社會服務職能進一步凸顯
(二)社會服務的學科優(yōu)勢突出
(三)資政服務影響力不斷提升
三 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著力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師的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