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了北西向常德-安仁斷裂構造特征、活動歷史和變形機制,以及斷裂控盆、控巖、控巖特征:分別查明了常德-安仁斷裂各段的地表構造特征;重塑了常德-安仁斷裂自新元古代以來的多期構造活動歷史;探討了常德-安仁構造隆起帶形成時間和機制、地表斷裂形跡缺乏的成因、斷裂對白堊紀—古近紀盆地的控制作用、斷裂中生代分段運動特征及變形機制等;揭示了常德-安仁斷裂對武陵期、雪峰期、南華紀、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晚古生代、白堊紀-古近紀等不同地質時期沉積盆地和巖相古地理的控制作用;總結了斷裂帶上不同時期巖漿巖的地質學、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特征及巖石成因和形成環(huán)境,分析了斷裂對各期巖漿巖的控制作用;探討了常德-安仁斷裂對沉積型礦床、巖漿相關內生熱液礦床以及雪峰構造帶金礦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多方面新的認識;提出了常德-安仁斷裂帶主要找礦方向和思路。上述均為關于常德-安仁大斷裂的全新成果認識,為區(qū)域地質背景和構造演化補充了重要資料,對區(qū)域地質與成礦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可供從事湖南及周邊地區(qū)基礎地質、礦床地質和環(huán)境地質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