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使經濟全球化面臨諸多挑戰(zhàn)。全球化有四個大的要素支撐。一是多邊的開放體系,二是國際化經營和國際供應鏈,三是政府以增長導向的開放政策,四是公民的支持,即公民認為他們可以從全球化中得到好處。2019年年底的疫情在中國和世界擴散,對全球化帶來了重要的影響。其中直接的影響是企業(yè)化戰(zhàn)略以及政府的政策。我們可以把影響分為兩波。波是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中心,疫情導致了停工停產,供應鏈斷裂,進而導致了生產運行危機和消費拉動危機。供應鏈斷了之后企業(yè)沒法再進行生產,與生產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停滯。同時,消費拉動與生產是相連的,消費拉動趨勢在下降,很多產品和服務沒有消費,比如旅游、餐營業(yè)都消停了。波眼看就要過去了,中國的疫情減弱,各個地方都開始復工,在這個過程中要采取緊急措施恢復國際供應鏈產業(yè),有選擇進行先期復工等。在這種情況下,要研判新的形勢,要有新的戰(zhàn)略、新的政策,在國際舞臺上也要有新的話語權。疫情前,我們主要捍衛(wèi)的是原來全球化的基本體制不要變,因為還有這么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剛剛加入,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全球化結構的調整是一個必然趨勢。這一輪疫情給我們占領新一輪高地提供了機會,就是大數據、大網絡,中國在疫情中數據與網絡技術得到迅速發(fā)展,比如整個教學系統(tǒng)現在是網絡化,要是沒有疫情這個是實現不了的。所以,要支持和推動改革調整,不要一般的講繼續(xù)捍衛(wèi)全球化。就我們自己而言,要利用新的形勢把國際經濟結構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加快國內經濟調整的步伐。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