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體育史學界,對體育歷史的研究遠重于對體育史學的研究,對20世紀下半葉的體育史學研究又重于對20世紀上半葉的研究。因此,民國體育史學構成了一個有待開拓的學術領域。近代以來,以期刊為載體的體育史學研究逐漸構成了體育知識生產的形式之一,中國體育學術由此開啟了現(xiàn)代化的行程。期刊,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xiàn)代社會公共知識崛起的象征。在民國時代所創(chuàng)辦的主流體育期刊視域中,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體育知識生產到底呈現(xiàn)出怎樣的面貌?一代學人通過期刊媒介所傳播的具有現(xiàn)代性的體育知識又為后世留下了哪些學術與文化遺產?王宏江博士所著的《民國體育學術史研究(1912-1949年)——基于主流體育期刊的考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主要學術貢獻可概括如下。一,史料豐贍,在中國體育學界首度對民國體育期刊進行了地毯式排查和全景化梳理。據該書參考文獻,作者共引用體育報刊原典80余種。其中的《體育雜志》(1914年創(chuàng)刊)、《體育周報》(1918年創(chuàng)刊)實屬中國體育報刊之先驅,十分珍??;三種《體育季刊》(分別出版于1922年、1933年、1935年)與《勤奮體育日報》更是大名鼎鼎,馳名于當年的體育知識界。在如此扎實的史料基礎上,作者有點有面地展現(xiàn)了以專業(yè)報刊為陣地的民國體育知識生產境況。即使作者不作過多的理論闡釋,僅就其史料搜集與整理之功,也足以寫進當代中國體育學術史。史學家傅斯年言:一種學問凡材料拓展則進步,反之則退步。作為中國體育學界的一員,我真是希望我們的同行能多做一些這樣扎實而細致的史料基礎工作,多做些實際的研究,少談些玄虛的“主義”。二,線索清晰,以巧妙的類型學敘事建構了民國體育知識的整體譜系。作者占有的體育期刊史料可謂宏富,但作者并未迷失在史料信息中,而是根據邏輯劃分,找到了理解當年體育知識信息的分類標準,即“體育基礎理論”“體育教育訓練研究”“體育社會問題”和“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現(xiàn)代轉型”??傮w上看,這是符合現(xiàn)代認知邏輯習慣的劃分,也是基于知識史事實的劃分。尋找到這樣一種同時植根歷史語境和現(xiàn)代史學語境的敘事策略,展現(xiàn)了作者的史料細讀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歷史敘事的匠心巧思。三,視角獨特,用“學術史”的概念工具考量并提出了近代中國體育知識之“現(xiàn)代化”的理論問題。中國體育知識生產的“現(xiàn)代化”始于何時?緣何而起?民國體育知識生產者同那個時代其他領域的學人都要面臨東洋與西洋、本土與域外、傳統(tǒng)與新潮等知識資源的抉擇和整合。正是在面對各種知識資源的彷徨抉擇中所展開的論爭言說,才逐漸建構起民國體育話語的公共空間,促成了作為“公器”的體育學術在20世紀上半葉的現(xiàn)代化起步。一切知識都是知識史。作者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體育學人的求知歷程,為我們理解現(xiàn)代中國的知識自主和文化自信,補上了不可或缺的體育知識史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