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君彥,上世紀末,在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藝術學院學習期間逐步培養(yǎng)出對藝術的敏感性及視覺素養(yǎng),進而對于古代藝術品產(chǎn)生了較為深刻和廣泛的分析、理解能力。學習過程中,開始關注亞歐大陸的古代珠飾文化并對其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2015年,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隊的邀約加入課題組開始對出土的玉髓類珠飾及拜火教早期階段的文化進行深入研究。2018年初至今,先后對我國江西省、西藏自治區(qū)、湖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青海省、河南省考古發(fā)掘出土的玉髓類珠飾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天珠進行了科學檢測和系統(tǒng)研究。巫新華,1963年生,歷史學博士,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中心主任,現(xiàn)任新疆考古隊隊長,組織翻譯外文新疆考古基本資料近2000萬字。主要研究方向為內(nèi)陸亞洲考古,在美國《科學院院刊》、德國《歐亞考古學刊》、中國《考古學報》等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出版專著及譯著有《天山女神:康家石門子巖刻畫文化探新》《吐魯番唐代交通路線的考察與研究》《駝鈴悠悠: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主編“西域游歷叢書”“絲綢之路文化叢書??歷史篇”“文明的中介”“絲綢之路流散國寶”等系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