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思想的形而上學維度,在國內學界長期遭到忽略,近期英語黑格爾研究亦側重于黑格爾思想的社會向度,甚至出現(xiàn)了“反形而上學”詮釋。然而,黑格爾的思想在歐陸處境當中,始終被主流學界視為現(xiàn)代形而上學的代表。黑格爾的學生、詩人海涅提出,黑格爾乃是延續(xù)了奧古斯丁、安瑟爾謨、笛卡爾的形而上學傳統(tǒng),并將其思辨哲學所隱含的泛神論因子發(fā)揚光大。這種“傳統(tǒng)形而上學”詮釋,一直是西方黑格爾研究的中流砥柱。后康德學派對此傳統(tǒng)詮釋提出了挑戰(zhàn),使得英語學界的“修正形而上學派”開始重視黑格爾思想的后康德維度,同時仍正視黑格爾文本當中鮮明的形而上學意向。本書采取“修正形而上學派”的進路,將黑格爾的形而上學解讀為“萬有在神論”,并在拉丁基督教本體論的思想史脈絡中尋找黑格爾的定位,以巴文克(Herman Bavinck)、巴特(Karl Barth)、范泰爾(Cornelius Van Til)三位二十世紀思想家為范例,厘清黑格爾哲學體系在該思想史脈絡中的前因與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