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涉稅行政爭議糾紛案件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企業(yè)及其相關人員,尤其是民營企業(yè)的涉稅刑事案件數量也在持續(xù)增長,涉稅刑事風險責任呈現類型化、行業(yè)化、高爆發(fā)、責任重四個顯著特點。官方數據顯示,僅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1年內,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涉稅犯罪案件多達2.28萬起,涉案金額高達5619.8億元。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來看,涉稅刑事案件主要集中在虛開、逃稅和騙取出口退稅三類案件,占危害稅收征管秩序犯罪案件數量的90%以上。在2014年至2018年五年的整體統(tǒng)計數據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案件數量高居民營企業(yè)家各類犯罪案件數量的第二位。可以說,涉稅刑事風險防控已經成為中國民營企業(yè)家的必修課,更是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以及律師等法律共同體需要共同肩負的社會責任。改革開放40余年的風雨歷程,以及國家稅收法治化的艱難過程,使我們必然要從無數個企業(yè)家涉稅刑事案件中深刻反省并吸取經驗,尤其要重視近年來涉稅刑事案件的特征和變化,從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中體悟如何遠離風險、識別風險、預防風險、處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