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司法案例與司法解釋極限正義:刑案之道

極限正義:刑案之道

極限正義:刑案之道

定 價:¥59.00

作 者: 高艷東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1319857 出版時間: 2021-04-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2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近年來的熱點案例或新型案例的學理分析。通說往往注重規(guī)范分析,而作者更強調考慮案件的社會效果、歷史定位,用宏大的歷史觀研究案例,全面考慮可能影響案件的每一個因素,得出更為正義的結論。???? 正義的價值不在于“痛快”,而在于實用。刑法學者應當“一眼萬年”,不僅要讀懂文字中的歷史,更要眺望文明的未來。刑法的正義高度,不取決于對罪犯復仇的烈度,而取決于對文明提升的高度。正義的核心不是道德正確,而是解決問題。偉大的價值觀應當具有歷史穿透力,而不是滿足于當下的情感宣泄。 作者希望通過本書中的案例分析,表達方法論和思維方式的轉變。在方法論上,法律人不僅可以使用構成要件理論定罪,還可以用社會學、心理學的知識分析案例,這是傳統(tǒng)刑法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思維方式上,作者強調極限邏輯性,不僅要考慮個案,而且要考慮類似情形的可適用性,即此案的結論有無普適性??傊髡咭詷O限正義為主線,用中國典型案例,傳達出了不同的法條解讀方法和刑法哲理。

作者簡介

  高艷東,先后在西南政法大學獲得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現(xiàn)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互聯(lián)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互聯(lián)網法律大會”創(chuàng)辦人之一。近年來推動傳統(tǒng)法律向數(shù)字法學轉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人民日報》等發(fā)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主編)4部著作。有10項研究成果分別獲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部、中國法學會等單位的一、二、三等獎。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邱興華案: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
一、迷惑與被迷惑:精神病鑒定背后的法治訴求與學者寄托
二、喧賓奪主:刑事責任能力中的精神病態(tài)無須求助于醫(yī)生
三、混淆前提:幻覺和妄想不能否定非決定行為的責任能力
四、行為過程是判斷刑事責任能力最可靠的根據
五、超常規(guī)的行為方式折射出更強的控制能力,而非精神病態(tài)的證明
六、拒絕鑒定申請是副作用最小的合法選擇
七、結語:立法者的法治,司法者的個案

第二章 快播案:不作為犯的刑事責任
一、引言:不純正不作為犯有無邊界?
二、在行為可罰性上,不作為≠作為
三、集體主義vs個人主義: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法理
四、法益保護vs行為危險:中國重罪的藍本是作為
五、我國刑法應嚴控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范圍
六、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應排除不作為
七、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出路
八、結論:不要讓德日教義學迷住正義的雙眼

第三章 肖志軍案:薄情者的刑事責任
一、對肖志軍定罪的客觀要件:不作為與因果關系之考察
二、從抽象危險性到具體危險性:肖志軍拒簽前后對危險性認識程度的飛躍
三、肖志軍的罪過內容分析:間接故意而非有認識過失
四、罪名選擇:肖志軍屬于故意殺人罪而非遺棄罪
五、破解對肖志軍的寬恕因素:期待可能性與刑法價值導向
六、結語:愛她,就請保護她

第四章 小偷猛踩剎車案:慌張者的刑事責任
一、問題根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法時對罪刑法定原則遵守的先天不足
二、從“性質”上限定危險相當性:具有致人重傷、死亡的性質才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險性的實質
三、從“程度”上限定危險相當性:具體危險犯的認定標準更嚴格
四、對“危險方法”的定罪出路
五、結語:“危險方法”不能包治百病

第五章 三鹿奶粉案:造假者的刑事責任
一、判解省審:被民憤掩蓋的治罪謬誤
二、抽象考察:刑事責任的合理檔次
三、規(guī)范論證:涉案罪名的準確判定
四、刑法應然:價值立場的正確回歸
五、結語:身份、責任與可罰性的對應關系

第六章 組織刷單案:刷單炒信者的刑事責任
一、組織刷單的定性爭議
二、社會危害性判斷:互聯(lián)網公害、行政法失靈
三、組織刷單違反“國家規(guī)定”
四、組織刷單可以適用《網絡誹謗解釋》
五、死與生:工業(yè)與信息時代非法經營罪的不同命運
六、結語:互聯(lián)網是中國刑法學換道超車的機會

第七章 許霆案:占便宜者的刑事責任
一、引言:許霆案中的法治信息與專業(yè)要求
二、許霆案偏差的根源:形式犯罪論固有的罪名優(yōu)于刑事責任的思維
三、價值判斷中誰主沉浮:回歸法的正當性來審視官民分歧
四、從危害性看是輕罪重罰:尋找決定財產罪法定刑的根據
五、罪刑法定與犯罪類型說:許霆的行為方式不屬于“盜竊類型”
六、實行行為辨析:“插真卡輸密碼”無評價意義
七、實行行為的基準:“從出款口拿錢”只能評價為侵占行為
八、取款機出錯的性質分析:智能型機器出錯與人出錯無異
九、結語:聰明的法官不嘲笑民意

第八章 吳英案:投機商人的刑事責任
一、引言:一個女孩如何觸痛了大眾的神經
二、從口袋罪狀到后盾罪名:詐騙罪的教義擴張與法理限縮
三、詐騙的層級化標準:生活、市場、投資與投機領域各行其是
四、吳英案中出資行為的歸類:少數(shù)為投資、多數(shù)系投機
五、集資詐騙罪的應然解釋:二次限縮與規(guī)范判斷
六、詐騙何以致死:危害評價與政策選擇
七、結語:惜香憐玉、精細司法

第九章 惡意注冊賬號案:黑產者的刑事責任
一、入罪必要性:打擊惡意注冊=控制網絡犯罪
二、惡意注冊的法律定性:從共犯到獨立定罪
三、破壞生產經營罪中的“其他方法”包括欺騙手段
四、破壞生產經營罪中的“破壞”等于“妨害”
五、破壞生產經營罪中的“生產經營”可以包容“業(yè)務”
六、結語:法律可以穿越時代

后記 仰望法門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