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中國哲學史新編(上卷)

中國哲學史新編(上卷)

中國哲學史新編(上卷)

定 價:¥128.00

作 者: 馮友蘭 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0190411 出版時間: 2020-11-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672 字數: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史新編》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經典著作。本書以時代思潮為綱,以對每個思潮中涌現出的哲學中心問題的闡釋為要,對中國哲學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綜合歷朝歷代的政治條件、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事件,提煉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和學術高度的*創(chuàng)性見解,對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書在著重探討中國哲學發(fā)展歷程的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對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進行了梳理,呈現出一個高度濃縮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xié)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產生深遠影響。

圖書目錄

全書緒論 / 1

第一節(jié) 本來的歷史和寫的歷史 / 1

第二節(jié) 邏輯和歷史的統(tǒng)一 / 2

第三節(jié) 寫的歷史和史料 / 6

第四節(jié) 什么是哲學 / 8

第五節(jié) 理論思維和形象思維 / 14

第六節(jié) 哲學與世界觀 / 23

第七節(jié) 哲學中的主要派別 / 25

第八節(jié) 哲學和哲學史 / 29

第九節(jié) 研究中國哲學史的特殊任務 / 31

第十節(jié) 階級觀點和民族觀點 / 35

第十一節(jié) 中國哲學史的分期 / 41

第一冊

緒 論 / 3

第一章 商、周奴隸社會的興盛與衰微——商代和西周時期(前16 世紀至前8 世紀)宗教天道觀的變化和古代唯物主義思想的萌芽 / 12

第一節(jié) 商代奴隸和勞動人民的生產斗爭、科學知識和技術工藝的進步 / 12

第二節(jié) 商代的階級對立及奴隸主階級專政的精神工具——宗教 / 14

第三節(jié) 商末階級斗爭及商周民族斗爭的激化 / 15

第四節(jié) 周公旦鞏固奴隸制的措施 / 16

第五節(jié) 周公旦對于奴隸主的天命論的補充 / 19

第六節(jié) 古代素樸唯物主義和自發(fā)的辯證法思想的萌芽 / 23

第七節(jié) 西周奴隸制的衰落及宗教神權的動搖 / 29

第二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大轉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 / 31

第一節(jié)  大轉變時期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 31

第二節(jié) 大轉變時期新的生產關系的出現 / 34

第三節(jié) 大轉變時期——奴隸反對奴隸主的斗爭和奴隸身份的解放 / 35

第四節(jié) 大轉變時期新興地主階級與沒落奴隸主貴族奪權與反奪權的斗爭 / 38

第五節(jié) 春秋時期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斗爭——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想的初步發(fā)展,“法”與“禮”的斗爭 / 39

第六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的活躍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百家爭鳴” / 44

第三章 齊、晉兩國的改革及齊桓、晉文的霸業(yè) / 49

第一節(jié) 齊、晉兩國在春秋時期的地位 / 49

第二節(jié) 齊桓公與管仲 / 50

第三節(jié) 管仲在齊國“相地衰征”的歷史意義 / 53

第四節(jié) 管仲對于分封制的改革 / 55

第五節(jié) 管仲“尊賢育才”的政策 / 56

第六節(jié) 管仲對于舊制度改革的不徹底性 / 57

第七節(jié) 管仲“富國強兵”的政策 / 58

第八節(jié) 管仲對諸侯國的關系的政策 / 60

第九節(jié) 晏嬰的折中、調和論 / 61

第十節(jié) 晉國第一次封建化的改革——“郭偃之法” / 65

第十一節(jié) 晉國的第二次變革——趙盾和“夷之蒐” / 69

第四章 前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丘對于古代精神生活的反思 / 71

第一節(jié) 孔丘的階級立場及其對于周制的態(tài)度 / 71

第二節(jié) 孔丘對于古代道德生活的反思——關于“仁”的理論 / 76

第三節(jié) 孔丘對于古代道德生活的反思——關于“禮”的理論 / 81

第四節(jié) 孔丘對于古代道德生活的反思——論完全的人格 / 90

第五節(jié) 孔丘對于古代宗教生活的反思 / 95

第六節(jié) 孔丘對于古代文藝生活的反思 / 101

第七節(jié) 孔丘對于古代學術生活的反思 / 106

第八節(jié) 孔丘對于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的反思 / 109

第五章 鄧析與子產的斗爭,名家的起源 / 115

第一節(jié) 子產在鄭國推行的改良路線 / 115

第二節(jié) 鄧析反對子產的改良路線的斗爭 / 120

第三節(jié) 關于偽《鄧析子》 / 122

第六章 春秋末期軍事思想和經濟思想中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 125

第一節(jié) 春秋時期軍事上的“禮”與“非禮” / 125

第二節(jié) 孫武和《吳孫子》 / 127

第三節(jié) 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在孫武軍事思想中的表現 / 128

第四節(jié) 辯證法思想在孫武軍事思想中的表現 / 129

第五節(jié) 辯證法思想和唯物主義思想在范蠡的政治策略中的表現 / 132

第六節(jié) 辯證法思想和唯物主義思想在計然的經濟政策中的表現 / 134

第七節(jié) 辯證法思想和唯物主義思想在商人思想中的表現 / 137

第七章 墨翟和前期墨家的哲學思想 / 139

第一節(jié) 大轉變時期獨立手工業(yè)的興起 / 139

第二節(jié) 《墨子》其書和墨翟其人 / 140

第三節(jié) 墨翟對于勞動和勞動成果的重視 / 142

第四節(jié) 墨翟對于奴隸主貴族的生活方式的批判 / 143

第五節(jié) 墨翟關于“尚賢”“尚同”的思想 / 146

第六節(jié) 功利主義的道德觀和經驗主義的真理論 / 149

第七節(jié) “兼愛”“非攻”的階級調和論 / 153

第八節(jié) 主張“天志”“明鬼”的宗教思想 / 157

第九節(jié) 前期墨家向后期墨家的轉化 / 161

第八章 晉法家思想的發(fā)展 / 163

第一節(jié) 晉法家和齊法家 / 163

第二節(jié) 魏國進一步的改革——李悝“盡地力之教”和《法經》 / 164

第三節(jié) 韓國進一步的改革——申不害的“術” / 168

第四節(jié) 趙國進一步的改革——趙武靈王“易胡服” / 170

第九章 道家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和前期道家 / 175

第一節(jié) 所謂“逸民” / 175

第二節(jié)  楊朱的“為我”思想 / 179

第三節(jié) 《莊子·天下》論道家發(fā)展的階段 / 183

第四節(jié) 《老子》《莊子》中的全生保真的思想 / 184

第二冊

緒 論 / 189

第十章 秦國進一步的改革——商鞅變法 / 191

第一節(jié) 商鞅在秦國同頑固派的大辯論 / 191

第二節(jié) 商鞅推廣鞏固封建生產關系的重要措施 / 195

第三節(jié) 商鞅對于宗法的變革 / 199

第四節(jié) 商鞅對于富國強兵的理論和措施 / 201

第五節(jié) 商鞅的進步的歷史哲學 / 205

第十一章 道家哲學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老子》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

體系 / 209

第一節(jié)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 / 209

第二節(jié) 《老子》哲學思想的階級根源 / 216

第三節(jié) 《老子》對于地主階級政權的攻擊及其應付的策略 / 218

第四節(jié) 《老子》的兵法 / 221

第五節(jié) 《老子》的素樸的辯證法思想 / 222

第六節(jié) 《老子》中的宇宙觀 / 227

第七節(jié) 《老子》論“為道”和“為學” / 235

第八節(jié) 《老子》的歷史哲學及其理想社會 / 240

第十二章 孟軻——儒家思想向唯心主義的發(fā)展 / 243

第一節(jié) 孟軻的時代及其對于當時政治的態(tài)度 / 243

第二節(jié) 孟軻的政治思想 / 246

第三節(jié) 孟軻論“王”“霸” / 251

第四節(jié) 王道的物質條件——井田制 / 252

第五節(jié) 王道的精神條件——仁和忠恕之道 / 255

第六節(jié) 性善論和倫理學 / 257

第七節(jié) 孟軻的歷史觀及其對于道家、墨家的斗爭 / 264

第八節(jié) 孟軻對于人類精神生活的理解和體會 / 267

第十三章 墨家的支與流裔宋、尹文;農民的思想家許行 / 273

第一節(jié) 宋钘、尹文的政治、社會思想 / 273

第二節(jié) 許行的“神農之言” / 279

第十四章 莊周的主觀唯心主義體系——道家哲學向唯心主義的進

一步的發(fā)展 / 283

第一節(jié) 莊周其人和《莊子》其書 / 283

第二節(jié) 莊周論“齊物” / 287

第三節(jié) 莊周論“逍遙” / 294

第四節(jié) 《莊子》論道、有、無 / 300

第五節(jié) 莊周論自然和人為、必然和自由 / 305

第六節(jié) 倒退的社會觀 / 308

第七節(jié) 莊周哲學是隱士思想的總結 / 312

第十五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后期名家的發(fā)展 / 315

第一節(jié) 關于名家這個稱號 / 315

第二節(jié) 惠施的法家思想 / 318

第三節(jié) 惠施的“萬物說” / 319

第四節(jié) 惠施“歷物之意”十事 / 321

第五節(jié) 惠施與莊周——辯證法與相對主義、懷疑論和詭辯 / 327

第六節(jié) 惠施的對立面——公孫龍 / 329

第七節(jié) 公孫龍關于“白馬非馬”的辯論 / 330

第八節(jié) 公孫龍關于“離堅白”的辯論 / 334

第九節(jié) 公孫龍關于“指”“物”的辯論 / 336

第十節(jié) 公孫龍關于“變”的辯論 / 340

第十一節(jié) 公孫龍關于“名”“實”的辯論 / 344

第十二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其他辯者的辯論 / 346

第十三節(jié) 莊周及其一派對公孫龍的態(tài)度 / 350

第十六章 慎到和稷下黃老之學 / 353

第一節(jié) 戰(zhàn)國中后期各家的分化 / 353

第二節(jié) 《莊子·天下》所說的慎到 / 355

第三節(jié) 《慎子》中的慎到思想 / 358

第四節(jié) 黃老之學的確切內容 / 362

第十七章 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道家向唯物主義的發(fā)展 / 365

第一節(jié) 黃老之學的名稱的由來及史料的根據 / 365

第二節(jié) 《管子》中的《水地》篇 / 367

第三節(jié) 黃老之學關于“精”“氣”的思想 / 369

第四節(jié) 對于“精”“氣”說的評價 / 376

第五節(jié) 黃老之學的法家統(tǒng)治術 / 380

第六節(jié) 黃老之學關于法的認識 / 384

第七節(jié) 黃老之學的認識論的含義 / 386

第八節(jié) 附錄,齊法家的其他思想 / 388

(一)“重本抑末”的思想 / 388

(二)樸素唯物主義和自發(fā)的辯證法思想 / 391

(三)關于“法”“術”“勢”的理論 / 394

(四)軍事思想 / 397

第十八章 楚國的改革與屈原,稷下精氣說的傳播 / 398

第一節(jié) 楚國的封建化的改革 / 398

第二節(jié) 屈原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進步的政治思想 / 399

第三節(jié) 屈原《天問》中的唯物主義的宇宙發(fā)生論 / 402

第四節(jié) 屈原《遠游》《離騷》中的精氣說 / 404

第五節(jié) 古代醫(yī)學中的精氣說 / 410

第十九章 墨辯——后期墨家向唯物主義的發(fā)展 / 415

第一節(jié) 關于墨經 / 415

第二節(jié) 后期墨家思想的階級根源和社會根源 / 416

第三節(jié) 墨經中的科學知識 / 418

第三節(jié)  后期墨家的反映論的認識論 / 420

第五節(jié) 后期墨家的邏輯思想 / 424

第六節(jié) 后期墨家的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 434

第七節(jié) 后期墨家的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 / 436

第八節(jié) 后期墨家對于當時詭辯學說的批判 / 444

第九節(jié) 后期墨家對于當時老、莊學說和其他各家的批判 / 452

第二十章 陰陽五行家的具有唯物主義因素的世界圖式 / 457

第一節(jié) 關于陰陽五行家 / 457

第二節(jié) 《洪范》以五行為基礎的自然觀 / 459

第三節(jié) 《月令》的世界圖式 / 462

第四節(jié) 鄒衍的地理學說和歷史觀 / 469

第五節(jié) 陰陽五行家思想對于中國哲學和科學發(fā)展的影響 / 473

第六節(jié) 對于陰陽五行家的估價和批判 / 475

第二十一章 易傳的具有辯證法因素的世界圖式 / 480

第一節(jié) 關于《易經》和易傳 / 480

第二節(jié) 筮法和易傳中的“數” / 483

第三節(jié) 易傳中的“象” / 486

第四節(jié) 易傳的宇宙發(fā)生論及世界圖式 / 492

第五節(jié) 易傳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 496

第六節(jié) 易傳中的辯證法思想 / 499

第七節(jié) 易傳哲學的階級根源 / 507

第二十二章 荀況——儒家思想向唯物主義的發(fā)展 / 512

第一節(jié) 荀況與《荀子》 / 512

第二節(jié) 荀況論“王”“霸” / 513

第三節(jié) “法先王”和“法后王” / 517

第四節(jié) 禮和法 / 519

第五節(jié) 荀況的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 521

第六節(jié) 荀況的反映論的認識論和思想方法 / 530

第七節(jié) 荀況的邏輯思想 / 540

第八節(jié) 荀況的社會思想 / 546

第九節(jié) 荀況關于“文”的理論 / 552

第十節(jié) 荀況的人性論 / 554

第十一節(jié) 荀況對于統(tǒng)一思想的主張 / 559

第二十三章 戰(zhàn)國時期最后的理論家韓非的哲學思想 / 562

第一節(jié) 韓非的人口論的歷史觀 / 563

第二節(jié) 韓非論他所認為的人的社會關系的實質 / 565

第三節(jié) 韓非綜合原來法家三派 / 569

第四節(jié) 韓非關于法的論述 / 571

第五節(jié) 韓非關于勢的論述 / 574

第六節(jié) 韓非關于術的論述 / 577

第七節(jié) 韓非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 579

第八節(jié) 韓非對《老子》的改造 / 582

第九節(jié) 韓非的政治、經濟主張 / 594

第十節(jié) 韓非對于當時戰(zhàn)爭的矛盾立場 / 597

第二十四章 先秦“百家爭鳴”的總結與終結 / 603

第一節(jié) 儒家所做的總結 / 603

第二節(jié) 道家所做的總結 / 608

第三節(jié) 法家所做的總結 / 611

第四節(jié) 雜家和呂不韋的《呂氏春秋》 / 613

第五節(jié) 雜家的出現與先秦哲學的終結 / 61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