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大隋興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大隋興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大隋興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定 價:¥45.00

作 者: 蒙曼 著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72205668 出版時間: 2020-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 320 字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一】 隋煬帝,世人眼中的“大暴君”??墒?,誰能否認他的傳奇性呢!萬丈豪情,千秋功業(yè),再配上一個悲劇性的結局,一個不那么莊嚴肅穆的謚號,如此巨大的張力,真的是使萬人恨,也令萬人迷。 在市井傳說中,他弒父殺兄,荒淫無道,兇殘暴虐。在正史記載中,他大興土木,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一個“煬”的謚號,永遠把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可是,君不見,他功業(yè)偉大:大運河溝通南北,惠及百代;洛陽城威震東方,名傳千古。君不見,他才情絕世:一洗南朝以來頹唐的詩風,直追大氣磅礴的漢魏雄風。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惡,但一罪也不能廢百功。歷史上的隋煬帝,真的一無是處嗎?他這個人,到底有幾分是魔鬼,又有幾分是英雄?【內容簡介二】 野心勃勃的新皇楊廣,登基伊始就對天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從建東都,鑿運河,修長城,游江都,拓疆土,用短短八年時間,讓隋朝達到極盛;到為維護東亞霸權,掃地為兵,傾全國之力東征遼西;都完全不顧百姓的承受能力,民間疲憊勞苦,死傷無數。 而在朝堂上,猜忌成性的隋煬帝,開始給自己的絕對帝權開路,誅殺元老重臣——功高震主的佐命元勛楊素被逼而死;敢講真話的高颎、賀若弼、宇文弼,在同一天被施以極刑;高才文人薛道衡無辜招恨被勒死;幫他奪取皇位的忠臣張衡被誣處死。 最終,霸道激進的施政節(jié)奏,使得帝王的雄才大略變成了殘暴不仁,利在千秋的偉業(yè)成了吃人的噩夢,國家超前的進化成了叛逆帝王狂熱的“個人大業(yè)”。鼎盛輝煌的大隋王朝,迅速轉頭駛向萬劫不復的歷史深淵。

作者簡介

  蒙曼教授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 2007年,成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史上ZUI年輕的主講人,先后主講《武則天》《太平公主》《唐明皇》《大隋風云》等系列節(jié)目,因其生動有趣的講述方式、嚴謹的考證、條理清晰的邏輯,以及敢于質疑的顛覆性史學觀點,產生巨大影響,并出版紙質書,風行至今。 甚至讓幾代學生讀者,愛上學習歷史、選擇了歷史專業(yè)。 2016年起,連續(xù)5年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以其深厚的學養(yǎng)和幽默風趣的點評,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悲情天子

隋煬帝,一個中國歷史上備受唾罵的皇帝。在市井傳說中,他弒父殺兄,奸母淫妹,兇殘暴虐。在正史記載中,他大興土木,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一個“煬”的謚號,永遠把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千百年來,他已經固化成為人們心目中昏君與暴君的典型。
君不見,大運河溝通南北,通波千載;洛陽城威震東方,千古名城。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惡,但一罪也不能廢百功。歷史上的隋煬帝,真的一無是處嗎?他這個人,到底有幾分是魔鬼,又有幾分是英雄?

一、英雄天子
二、獨夫民賊

第二章 煬帝其人

當皇帝之前,隋煬帝楊廣在父母眼中,是孝順孩子;在大臣眼中,是優(yōu)秀王子,具備接班人應有的一切優(yōu)秀素質和品格。但當政之后,楊廣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性情。這是權力欲膨脹導致的,還是人性的弱點使然?他為何能夠贏得父皇和母后的信任,成為大隋王朝的接班人?

一、幸運公子
二、優(yōu)秀王子
三、謹慎太子
四、心狠手辣

第三章 楊諒叛亂

漢王楊諒是隋文帝最小的兒子,在眾王子中得到隋文帝的寵愛最多,實力也最強。楊廣登基稱帝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清除這個實力最強的弟弟。而漢王楊諒也早已磨刀霍霍,準備造反。一場兄弟大戰(zhàn)由此拉開了序幕,讓人不由得感慨帝王權力是如此不容挑戰(zhàn),又是如此冷酷無情。這場大戰(zhàn)的結局究竟如何?

一、楊諒造反
二、一舉平叛
三、決勝原因
四、平叛意義

第四章 營建東都

隋朝兩代皇帝,各建造了一座城,隋文帝建造了大興城,也就是后來的長安城,隋煬帝則建造了洛陽城。大興城在當時已經獨一無二了,為什么在這么近的時間內隋煬帝還要大興土木?隋煬帝建造的洛陽城和大興城比起來有什么不同?這座都城,又反映了隋煬帝怎樣的眼光和心胸?

一、營建東都
二、東都形制
三、洛陽得失

第五章 千秋運河

說起隋煬帝,無論如何也繞不過他開鑿大運河。有人說“種柳開河為勝游”,批評隋煬帝僅僅為了滿足個人巡游江南的私欲,就大興勞役,陷民于水火;也有人說“至今千里賴通波”,稱贊大運河的開鑿為溝通南北做出了貢獻。隋煬帝開鑿運河,真的只是為了飽覽江南美景嗎?大運河對中國歷史又到底意味著什么?

一、開河原因
二、運河構成
三、運河意義

第六章 游幸江都

大運河的開鑿,盡管有長遠意義上利國利民的一面,但它帶給隋煬帝更多的是罵名。大運河開通后,隋煬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游江都。巡游江都固然讓隋煬帝本人風光無限,但也讓后來的史家和小說家捕風捉影,大肆渲染,直至演繹成隋煬帝一生最大的罪狀之一。隋煬帝為什么非要那么大張旗鼓地游江都?為什么這次巡游會招致那么多的非議?

一、巡游江都
二、安撫江南
三、炫耀文物
四、巡游評價

第七章 揚威塞北

隋煬帝登基以后,馬不停蹄地建東都、開運河、游江都,通過這三個大動作,有力地鞏固了隋朝的統(tǒng)治,基本解決了大隋帝國西部、東部和南部的整合問題。接著大業(yè)三年(607),有著長遠政治眼光的隋煬帝又把目光移向北方,那里是一片由突厥人控制的遼闊土地。隋煬帝準備怎樣加強自己在北方的影響力?他又是如何定位大隋與突厥之間的關系?他出巡塞北又是出于怎樣的政治目的?

一、出巡塞北
二、耀武揚威
三、北巡評價

第八章 經略西域

隋煬帝無疑是個具有雄才大略并且野心勃勃的皇帝。他的眼光不僅盯著內地,也盯著邊疆,躍躍欲試地準備著開疆拓土,威加八方。出巡塞北以后,大隋王朝的東、南、北三個方向都已經穩(wěn)固下來,這時候,隋煬帝又把目光轉向了西方。西域,那是傳統(tǒng)的絲綢之路延伸的方向,有著廣袤的土地和擅長經商的民族。當年,漢武帝曾經把漢朝的勢力發(fā)展到這片土地上。那么隋煬帝打算如何解決西域問題?

一、裴矩獻策
二、雙管齊下

第九章 煬帝西巡

在中國的歷代皇帝中,隋煬帝走得最遠,走的路最多。他在位十四年,真正住在大興城的時間不足兩年,住在東都洛陽的時間也不到四年,其他時間都是在巡游中度過。他曾西巡青海和河西走廊,足跡踏過大西北的山山水水。特別是在大業(yè)五年(609)翻越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祁連山脈時,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風餐露宿,隨行的許多士兵凍餓而死,隋煬帝本人也吃盡苦頭。為什么隋煬帝不好好待在京城,而冒著生命危險西巡?隋煬帝西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一、天子西巡
二、萬方來朝
三、東都炫富
四、評價

第十章 楊素之死

楊素是隋煬帝一朝最大的功臣,隋煬帝給了他高官厚祿。他也是隋煬帝最為猜忌的大臣,隋煬帝讓他膽戰(zhàn)心驚。一賞一防之間,楊素嘗盡了伴君如伴虎的辛酸。面對猜忌成性的隋煬帝,老謀深算的楊素會面臨怎樣的結局?他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一、猜忌楊素
二、楊素之死
三、評價

第十一章 老臣伏誅

在隋煬帝的猜忌之下,功高震主的老臣楊素被逼而死。朝堂之上,已經沒有人能對隋煬帝構成威脅。但僅僅在楊素死后的第二年,又發(fā)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大案。三位元老重臣,被隋煬帝一道詔令,在同一天處以極刑。這三位元老重臣究竟做了什么?隋煬帝為什么一點也不顧及君臣之情而下此狠手?他又是以什么名義對這些元老重臣下手的?隋煬帝毫不留情地誅殺元老重臣,又將給他帶來怎樣的影響?

一、因言獲罪
二、新仇舊恨
三、誅殺后果

第十二章 言者有罪

隋煬帝誅殺手握大權的元老重臣,表面上看,這些老臣都是因言獲罪,但事件的背后卻隱藏著隋煬帝清除前朝政治異己、鞏固自己權力的意圖。而在隨后的歲月里,他的打擊面逐漸擴大,有兩個大臣僅僅是因為說了幾句不該說的話,和政治斗爭沒有任何牽連,居然也死在隋煬帝的屠刀之下。在這一波打擊中,因言被殺的又是何許人?隋煬帝為什么會做出如此極端的反應?

一、薛道衡之死
二、張衡之死

第十三章 朝廷五貴
隋煬帝剛愎自用,權力意志極強,不僅容不下元老重臣,甚至對提出不同意見的心腹,都會痛下殺手。但作為大隋王朝的皇帝,他又不能單槍匹馬去治理天下,無論如何總還需要宰相輔佐,大臣協(xié)理。隋煬帝這樣乾綱獨斷的皇帝,喜歡什么樣的下屬?他有著怎樣的用人風格?這樣的用人思路,對隋朝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一、前期宰相
二、朝廷五貴
三、五貴亂政

第十四章 太子風波

隋煬帝想當一個有政治成就的皇帝,但是他既沒有虛心納諫的胸懷,也沒有任人唯賢的眼光。在他的一意孤行下,表面風光的大隋王朝,實則隱藏著各種危機。這危機,既表現在國家政治上,也表現在家庭關系上。
中國古代皇帝家國一體,立儲是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但隋煬帝一直到死,都沒能確立一個太子。這里面又有著怎樣的曲折故事?

一、元德之死
二、齊王犯錯
三、齊王失寵
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麗

由于高句麗國王高元沒有像其他北方少數民族一樣,來隋朝覲見,隋煬帝大動肝火,決定親率百余萬大軍討伐高句麗,而這個動作最終帶領此時鼎盛輝煌的大隋王朝,駛向萬劫不復的深淵。高句麗問題到底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隋煬帝為何非要如此大動干戈?

一、出征原因
二、準備出征
三、御駕親征
四、出征預測

第十六章 鎩羽而歸

隋煬帝親率百余萬大軍,鋪天蓋地向高句麗挺進,兩路大軍分別包圍了高句麗的軍事重鎮(zhèn)遼東和首都平壤,希望能夠直接把高句麗給嚇得投降。被逼到墻角的高句麗,面對大軍壓境、存亡不保的困境,誓死抵抗。本來優(yōu)勢明顯的隋軍,竟然莫名其妙地被高句麗牽著鼻子走。最終高句麗以弱勝強,逼得隋煬帝丟下三十多萬將士的尸骨,慘敗而歸。隋軍究竟敗在哪里?親自督戰(zhàn)的隋煬帝在這場戰(zhàn)爭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兵多將廣的隋軍為什么會變得如此被動?

一、渡遼失將
二、遼東受挫
三、止步平壤
四、鎩羽而歸

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麗

隋煬帝不甘心第一次東征高句麗的失敗,半年后再次御駕親征。吸取教訓的隋軍憑借優(yōu)良的兵力,周密的部署安排,即將大獲全勝,一雪前恥。然而就在關鍵時刻,突然發(fā)生了一件意外之事,迫使隋煬帝忍痛放棄大好形勢,再一次無功而返。這又是怎么回事?

一、渡遼出征
二、血戰(zhàn)遼東
三、狼狽撤軍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