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鄖縣大寺遺址(上下冊)

鄖縣大寺遺址(上下冊)

鄖縣大寺遺址(上下冊)

定 價:¥768.00

作 者: 湖北省文物局,湖北省移民局,南水北調(diào)中線水源有限責(zé)任公司 著
出版社: 科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暫缺

ISBN: 9787030656797 出版時間: 2020-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31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鄖縣大寺遺址:全2冊》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一期工程湖北丹江口庫區(qū)文物保護(hù)項目——鄖縣大寺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報告?!多y縣大寺遺址:全2冊》系統(tǒng)地介紹了大寺遺址2006年和2009年兩次發(fā)掘所獲的不同時期歷史文化遺存,其中包括仰韶文化下王崗二期類型、屈家?guī)X文化青龍泉二期類型、龍山文化亂石灘類型、西周遺存、戰(zhàn)國時期楚文化、秦文化、宋文化及明清文化。在詳細(xì)地介紹發(fā)掘資料的基礎(chǔ)上,《鄖縣大寺遺址:全2冊》也對各不同時期遺存進(jìn)行了分期與年代方面的討論,并重點探索了大寺遺址及丹江口庫區(qū)一帶仰韶文化下王崗二期類型、屈家?guī)X文化青龍泉二期類型、龍山文化亂石灘類型與西周遺存的文化譜系,以及與周邊地區(qū)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作者簡介

暫缺《鄖縣大寺遺址(上下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jié) 地理位置與環(huán)境 (1)
第二節(jié) 鄖縣歷史沿革 (3)
第三節(jié) 文物保護(hù)工作概況 (4)
第四節(jié) 發(fā)掘經(jīng)過 (5)
第五節(jié) 考古報告的整理與編寫 (6)
一、資料整理 (6)
二、考古報告編寫 (8)
第二章 地層堆積 (9)
第一節(jié) 文化堆積 (9)
一、西區(qū)臺地 (10)
二、東區(qū)平地 (23)
第二節(jié) 層位關(guān)系 (24)
一、西區(qū)臺地 (25)
二、東區(qū)平地 (26)
第三章 仰韶文化 (27)
第一節(jié) 房址 (27)
第二節(jié) 窯址 (40)
第三節(jié) 窖穴 (43)
第四節(jié) 灰坑 (44)
第五節(jié) 灰溝 (227)
第六節(jié) 墓葬 (228)
一、土坑墓 (228)
二、甕棺 (232)
第七節(jié) 文化層 (238)
第四章 屈家?guī)X文化 (264)
第一節(jié) 灰坑 (264)
第二節(jié) 灰溝 (318)
第三節(jié) 墓葬 (320)
一、土坑墓 (321)
二、甕棺 (322)
第四節(jié) 文化層 (324)
第五章 龍山文化 (338)
第一節(jié) 灶坑 (338)
第二節(jié) 灰坑 (338)
第三節(jié) 墓葬 (387)
第四節(jié) 文化層 (388)
第六章 西周遺存 (390)
第一節(jié) 灰坑 (390)
第二節(jié) 灰溝 (395)
第三節(jié) 文化層 (410)
第七章 楚文化 (417)
第一節(jié) 灰坑 (417)
第二節(jié) 墓葬 (426)
一、土坑墓 (426)
二、甕棺 (444)
第三節(jié) 文化層 (446)
第八章 秦文化 (451)
第九章 宋文化 (461)
第一節(jié) 窯址 (461)
第二節(jié) 灰坑 (461)
第三節(jié) 灰溝 (467)
第四節(jié) 文化層 (472)
第十章 明清文化 (475)
第一節(jié) 房址 (475)
第二節(jié) 窖穴 (478)
第三節(jié) 灰坑 (481)
第四節(jié) 墓葬 (484)
第五節(jié) 文化層 (486)
第十一章 結(jié)語 (498)
第一節(jié) 仰韶文化 (498)
第二節(jié) 屈家?guī)X文化 (506)
第三節(jié) 龍山文化 (508)
第四節(jié) 西周遺存 (510)
第五節(jié) 楚文化 (512)
第六節(jié) 秦文化 (513)
第七節(jié) 宋文化 (513)
第八節(jié) 明清文化 (514)
附表 (515)
附表一 大寺遺址仰韶文化房址、窖穴、窯、灰溝登記表 (515)
附表二 大寺遺址仰韶文化第3層下開口灰坑登記表 (516)
附表三 大寺遺址仰韶文化第4層下開口灰坑登記表 (518)
附表四 大寺遺址仰韶文化第5、6層下開口灰坑登記表 (521)
附表五 大寺遺址仰韶文化土坑墓、甕棺登記表 (522)
附表六 大寺遺址屈家?guī)X文化第2層下開口遺跡登記表 (523)
附表七 大寺遺址屈家?guī)X文化第3層下開口遺跡登記表 (524)
附表八 大寺遺址龍山文化遺跡登記表 (525)
附表九 大寺遺址西周遺跡登記表 (527)
附表一〇 大寺遺址楚文化遺跡登記表 (528)
附表一一 大寺遺址秦文化墓葬登記表 (529)
附表一二 大寺遺址宋文化遺跡登記表 (529)
附表一三 大寺遺址明清文化遺跡登記表 (530)
附錄 (531)
附錄一 大寺遺址出土人骨古DNA研究 (531)
附錄二 大寺遺址出土植物遺存分析——兼談鄂西北豫西南山區(qū)史前農(nóng)業(yè)特點 (540)
附錄三 大寺遺址出土孢粉分析報告 (554)
附錄四 大寺遺址出土人骨鑒定報告 (563)
附錄五 大寺遺址出土動物骨骼研究報告 (580)
插圖目錄
圖一 大寺遺址位置示意圖 (1)
圖二 大寺遺址地形與探方分布示意圖 (2)
圖三 大寺遺址西區(qū)臺地新石器時代與歷史時期文化層分布圖 (11)
圖四 T0203、T0303東壁剖面圖 (12)
圖五 T0403、T0503東壁剖面圖 (12)
圖六 T0307、T0407東壁剖面圖 (13)
圖七 T0507、T0607東壁剖面圖 (14)
圖八 T0707、T0807東壁剖面圖 (15)
圖九 T0907東壁剖面圖 (15)
圖一〇 T0403、T0404北壁剖面圖 (16)
圖一一 T0405、T0406北壁剖面圖 (17)
圖一二 T0407、T0408北壁剖面圖 (17)
圖一三 T0409、T0410北壁剖面圖 (18)
圖一四 T0411、T0412北壁剖面圖 (19)
圖一五 T0413北壁剖面圖 (19)
圖一六 T0705、T0706北壁剖面圖 (20)
圖一七 T0707、T0708北壁剖面圖 (21)
圖一八 T0709、T0710北壁剖面圖 (22)
圖一九 T0711北壁剖面圖 (22)
圖二〇 T2343、T2443、T2543、T2643東壁剖面圖 (23)
圖二一 T2541、T2542、T2543、T2544北壁剖面圖 (24)
圖二二 大寺遺址東區(qū)周代遺跡分布圖 (24)
圖二三 大寺遺址西區(qū)遺跡分布圖 (插頁)
圖二四 仰韶文化遺跡分布圖 (插頁)
圖二五 F3平、剖面圖 (28)
圖二六 F3①出土陶器 (28)
圖二七 F4平、剖面圖 (29)
圖二八 F4出土陶、石、蚌器 (30)
圖二九 F5平、剖面圖 (30)
圖三〇 F6平、剖面圖 (31)
圖三一 F7平、剖面圖 (32)
圖三二 F7②出土陶、石器 (32)
圖三三 F8平、剖面圖 (33)
圖三四 F9平、剖面圖 (34)
圖三五 F9②出土陶器 (35)
圖三六 F9柱洞出土柱礎(chǔ)石 (35)
圖三七 F10平、剖面圖 (36)
圖三八 F11平、剖面圖 (37)
圖三九 F12平、剖面圖 (38)
圖四〇 F12出土陶折沿甕(F12︰1) (39)
圖四一 F13平、剖面圖 (40)
圖四二 Y1平、剖面圖 (41)
圖四三 Y1出土陶器 (42)
圖四四 Y1出土石器 (43)
圖四五 J2平、剖面圖 (43)
圖四六 J2出土石斧(J2︰1) (43)
圖四七 H16平、剖面圖 (44)
圖四八 H16①出土陶器 (45)
圖四九 H16①出土陶、石器 (46)
圖五〇 H16②出土陶器 (47)
圖五一 H16③出土陶器 (48)
圖五二 H21平、剖面圖 (49)
圖五三 H21出土陶器 (49)
圖五四 H29平、剖面圖 (50)
圖五五 H29②出土陶、石器 (51)
圖五六 H32平、剖面圖 (52)
圖五七 H32①出土陶器 (52)
圖五八 H32②出土陶器 (53)
圖五九 H32③出土石器 (53)
圖六〇 H33平、剖面圖 (54)
圖六一 H34平、剖面圖 (54)
圖六二 H34出土陶器 (54)
圖六三 H36平、剖面圖 (55)
圖六四 H36①出土陶、石器 (55)
圖六五 H36②出土石器 (56)
圖六六 H36③出土陶器 (56)
圖六七 H38平、剖面圖 (57)
圖六八 H38②出土石器 (57)
圖六九 H40平、剖面圖 (57)
圖七〇 H40出土陶、石器 (58)
圖七一 H43平、剖面圖 (59)
圖七二 H43出土陶、石器 (59)
圖七三 H47平、剖面圖 (60)
圖七四 H47①出土陶器 (60)
圖七五 H49平、剖面圖 (61)
圖七六 H50平、剖面圖 (61)
圖七七 H50出土陶、石器 (62)
圖七八 H53平、剖面圖 (62)
圖七九 H53出土陶、石器 (63)
圖八〇 H54平、剖面圖 (63)
圖八一 H54①出土陶、石、骨器 (65)
圖八二 H54②出土陶、石器 (66)
圖八三 H54③出土陶、骨器 (67)
圖八四 H54④出土陶、石器 (68)
圖八五 H56平、剖面圖 (68)
圖八六 H58平、剖面圖 (69)
圖八七 H58出土陶、石器 (69)
圖八八 H59平、剖面圖 (70)
圖八九 H59②出土陶器 (71)
圖九〇 H59③出土陶器 (72)
圖九一 H59③出土陶器 (73)
圖九二 H64平、剖面圖 (74)
圖九三 H64①出土陶器 (74)
圖九四 H64②、H64③出土陶器 (75)
圖九五 H66平、剖面圖 (75)
圖九六 H66出土陶器 (76)
圖九七 H68平、剖面圖 (76)
圖九八 H69平、剖面圖 (77)
圖九九 H69①出土陶、石器 (78)
圖一〇〇 H69②出土陶器 (79)
圖一〇一 H69④出土陶器 (79)
圖一〇二 H69⑤出土陶、骨器 (80)
圖一〇三 H73平、剖面圖 (81)
圖一〇四 H73出土陶器 (82)
圖一〇五 H74平、剖面圖 (82)
圖一〇六 H74出土陶器 (83)
圖一〇七 H75平、剖面圖 (84)
圖一〇八 H75①出土陶、石器 (85)
圖一〇九 H80平、剖面圖 (85)
圖一一〇 H80出土陶器 (86)
圖一一一 H83平、剖面圖 (86)
圖一一二 H84平、剖面圖 (87)
圖一一三 H85平、剖面圖 (87)
圖一一四 H85①出土陶、骨器 (88)
圖一一五 H85②出土陶、石器 (90)
圖一一六 H85③出土陶、石器 (91)
圖一一七 H87平、剖面圖 (92)
圖一一八 H87①出土陶銼(H87①︰1) (92)
圖一一九 H89平、剖面圖 (92)
圖一二〇 H89①、H89②出土陶、石器 (93)
圖一二一 H90平、剖面圖 (93)
圖一二二 H92平、剖面圖 (94)
圖一二三 H92①、H92②出土陶、骨器 (94)
圖一二四 H93平、剖面圖 (95)
圖一二五 H93①、H93③出土陶、石器 (95)
圖一二六 H93④出土陶、石器 (96)
圖一二七 H94平、剖面圖 (97)
圖一二八 H94①出土陶器 (97)
圖一二九 H94③出土陶、石、骨器 (98)
圖一三〇 H94④出土陶器 (99)
圖一三一 H94④出土陶器 (100)
圖一三二 H94④出土石斧 (100)
圖一三三 H95平、剖面圖 (101)
圖一三四 H95出土陶器 (101)
圖一三五 H96平、剖面圖 (102)
圖一三六 H96出土陶、石器 (102)
圖一三七 H97平、剖面圖 (103)
圖一三八 H98平、剖面圖 (103)
圖一三九 H98出土陶器 (104)
圖一四〇 H98出土器物 (105)
圖一四一 H100平、剖面圖 (106)
圖一四二 H100出土陶器 (107)
圖一四三 H100出土石器 (10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