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言
初版序
代序高錕——一位以“光纖通信”創(chuàng)造歷史的科學家
第1篇 光纖理論
第1章 光纖波導中的場和模
1.1 柱面電磁波,場的模式展開和正交性
1.1.1 光纖波導中的柱面電磁波
1.1.2 場的本征模式展開和正交性
1.1.3 電磁場的縱、橫場矢量的分解
1.1.4 波函數(shù)的平面波展開
1.2 光纖波導中的本征模
1.2.1 光纖波導中的本征模
1.2.2 單模光纖
1.2.3 單模光纖的損耗機理
1.3 光纖波導中的線性偏振模
1.3.1 光纖波導中的線性偏振模(LP模)
1.3.2 LP模的截止頻率
1.3.3 LP模的功率分布
1.4 光纖波導中的軌道角動量模式
1.4.1 光子軌道角動量(OAM)的概念和應用
1.4.2 光纖波導中的OAM模式
1.4.3 用以傳輸OAM模式的光纖結構
1.4.4 環(huán)狀折射率分布的OAM光纖
1.5 光纖波導中的輻射模
1.6 光纖波導中的漏泄模
參考文獻
第2章 單模光纖成纜前后的截止波長
2.1 單模光纖的截止波長
2.2 成纜光纖的截止波長
2.3 截止波長的測量原理
2.4 短光纜的截止波長
參考文獻
第3章 單模光纖的波長色散及其補償原理
3.1 光纖的折射率、群折射率、群延時和色散
3.2 單模光纖的波長色散
3.3 啁啾脈沖的基本概念
3.4 單模光纖波長色散的補償
3.4.1 單模光纖波長色散的補償原理
3.4.2 色散補償光纖
3.4.3 線性啁啾光纖光柵及色散補償
附錄 單模光纖傳輸響應的近似表達式
參考文獻
第4章 單模光纖的偏振模色散及其測量原理
4.1 單模光纖的本征偏振模及模式耦合
4.2 單模光纖的主偏振態(tài)(PSP)
4.3 偏振模色散和光纖長度的關系
4.4 用實驗方法求主偏振態(tài)的PMD(瓊斯矩陣本征分析法)
4.5 用固定分析器方法測量偏振模色散(極值計算法)
4.6 用主偏振態(tài)(PSP)方法測量偏振模色散
4.6.1 波因卡球方法
4.6.2 偏振態(tài)(SOP)方法
附錄Ⅰ 偏振模色散的有關定義
附錄Ⅱ 二階偏振模色散
參考文獻
第5章 偏振模色散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
5.1 偏振模色散對于光傳輸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
5.2 偏振模色散對于光傳輸距離的影響
5.3 光纖光纜標準規(guī)范中偏振模色散的表示方式
……
第6章 多模光纖的進展、帶寬測量及其規(guī)范
第7章 平面光波導技術及其發(fā)展
第8章 光纖通信和光纖技術進展50年
第2篇 光纖
第1章 通信光纖的進展和規(guī)范:從G.652到G.656
第2章 G.657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
第3章 OTDR的測量原理和應用
第4章 光纖制造工藝原理(一)——光纖預制棒制作工藝
第5章 光纖制造工藝原理(二)——光纖拉絲中的光纖成型、冷卻和涂覆技術
第6章 降低PMD的光纖拉絲搓扭技術
第7章 用VAD/OVD法制作G.652D光纖預制棒
第8章 用OMCTS制作光纖預制棒OVD包層
第3篇 光纜
第1章 光纜的拉伸性能及其測試方法
第2章 帶狀光纖的制造設備、工藝和質量控制
第3章 光纖和帶纖的二次套塑及其余長控制
第4章 用于制作光纖松套管的改性聚丙烯塑料
第5章 光纖油膏的配制、性能和選用
第6章 干式光纜及其結構材料
第7章 光纜護套的制造工藝
第8章 光纜護套料的性能和配制
第9章 帶狀光纜的設計與分析
第10章 全介質自承式(ADSS)光纜的設計計算
第11章 OPGW光纜的設計和制造
第12章 海底光纜的設計和制造
第13章 金屬鎳光纖插芯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