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128.00
作 者: | 操瑞青 |
出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biāo) 簽: | 暫缺 |
ISBN: | 9787520357807 | 出版時間: | 2020-05-01 | 包裝: | 平裝-膠訂 |
開本: | 16 | 頁數(shù): | 342 | 字?jǐn)?shù): |
導(dǎo)論 為何以及如何研究 “有聞必錄”? ………………………… (1) 一 關(guān)于 “ 有聞必錄” 的幾點困惑 ……………………………… (2) 二 早期相關(guān)研究的回顧與總結(jié) ……………………………… (15) 三 研究問題、 方法與意義 …………………………………… (24) 四 行文脈絡(luò)、 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之處 …………………………… (29)章 興起: 早期 ?申報? 彰顯傳播優(yōu)勢的言說 …………… (34) 節(jié) 詞源追問與 “ 有聞必錄” 初內(nèi)涵 ………………… (35) 第二節(jié) 報刊新聞之出現(xiàn)與早期 ? 申報? 的新聞觀 ………… (44) 第三節(jié) 作為 ? 申報? 新聞報道優(yōu)勢的 “ 有聞” …………… (58) 第四節(jié) 商業(yè)報刊的營利訴求與口號的興起 ………………… (68) 第五節(jié) 晚清 “ 新報” 讀者對 “ 有聞必錄” 的認(rèn)可 ………… (73)第二章 調(diào)整: 確立一種新聞記事的體例 ……………………… (76) 節(jié) 早期 “ 有聞必錄” 隨之而來的質(zhì)疑 ………………… (77) 第二節(jié) 兩次內(nèi)涵調(diào)整: 成為 “ 新聞之體例” ……………… (83) 第三節(jié) 從 “ 新報” 到 “ 新聞” : 內(nèi)容的辯護 ……………… (93) 第四節(jié) 史家 “ 直筆” 傳統(tǒng): 方式的正當(dāng)化 ……………… (100) 第五節(jié) 19 世紀(jì)末 “ 有聞必錄” 的擴散 …………………… (109)第三章 風(fēng)行: 構(gòu)建清季民初反抗管控的自由共識 …………… (117) 節(jié) “ 有聞必錄” 轉(zhuǎn)為言論自由的一種表達 …………… (117) 第二節(jié) 轉(zhuǎn)變前提: 西方言論自由理念的勃興 ……………… (122) 第三節(jié) 現(xiàn)實壓力: 政界管控下被打壓的新聞界 …………… (131) 第四節(jié) “ 天職” 的抗?fàn)? 反抗管控的行業(yè)共識 …………… (141) 第五節(jié) 清季民初風(fēng)行一時的 “ 有聞必錄” 口號 ………… (159)第四章 譴責(zé): 知識精英重塑新聞規(guī)范的訴求 ………………… (170) 節(jié) “ 五四” 之后知識精英主導(dǎo)的批評 ………………… (170) 第二節(jié) 調(diào)整報道方式: 新聞學(xué)者的整體反思 ……………… (175) 第三節(jié) 改變自由觀念: 法學(xué)精英的批判焦點 ……………… (187) 第四節(jié) 其他社會各界知識精英的集體性聲討 ……………… (197) 第五節(jié) 塑造負(fù)責(zé)任的新聞業(yè): 批評話語的目標(biāo) …………… (204)第五章 堅守: 二三十年代爭取行業(yè)權(quán)益的策略性表達……… (211) 節(jié) 新聞界在反思中對 “ 有聞必錄” 的堅守 ………… (212) 第二節(jié) 政界的打壓與報界的 “ 小” “ 大” 分化 …………… (215) 第三節(jié) 反抗政界壓制: 新聞界的有限主張 ………………… (224) 第四節(jié) 挑戰(zhàn) “ 大報” 權(quán)威: 小報界的口號推崇 ………… (237)第六章 隱退: 抗戰(zhàn)爆發(fā)后的新主張與口號批評 ……………… (252) 節(jié) 作為批判標(biāo)靶而被言說的 “ 有聞必錄” ………… (252) 第二節(jié) 接受檢查: 戰(zhàn)時新聞界的 “ 消極自由” 反思 …… (257) 第三節(jié) 尋求立場: 40 年代的 “ 客觀主義” 批評 ………… (271) 第四節(jié) 持續(xù)討論: 1949 年后的余音 ……………………… (288)結(jié)語 一個形塑中國新聞實踐邊界的本土話語 ………………… (294) 一 “ 聞” 與 “ 錄” : 新聞邊界的一種言說 ………………… (294) 二 “ 有聞必錄” 的本土性色彩與歷史意義 ………………… (300) 三 變化著的中國新聞活動及其流動的邊界 ………………… (306)參考文獻 …………………………………………………………… (314)后 記 ………………………………………………………………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