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與匈奴
簡短前言 /003
章 北狄部落和部落聯(lián)盟 /009
一、北狄的意義、分布及其種類 /009
二、赤狄、白狄、眾狄的部落聯(lián)盟及其與華夏諸國的關系 /014
三、北狄的文化和社會結構 /018
第二章 匈奴國及其與漢朝的關系 /024
一、匈奴極盛時期,奴隸主政權的建立 /024
二、匈奴衰亡時期與漢朝的爭奪戰(zhàn)爭 /030
三、南匈奴降漢,北匈奴政權在奴隸和奴役部落的反壓迫、反剝削斗爭
中趨于總崩潰過程 /034
第三章 匈奴的人種、語言、文化和社會經濟 /038
一、 匈奴是蒙古利亞種 /038
二、 匈奴的語系問題 /040
三、 匈奴的政治組織和社會組織 /043
四、 匈奴的文化和經濟 /049
第四章 匈奴人入居中國內地作為國內少數(shù)部族以后的前期活動 /064
一、匈奴人人居緣邊八郡和漢、魏統(tǒng)治階級對于他們的分化政策 /064
二、匈奴牧民變?yōu)闈h族封建主的農奴和奴隸 /069
三、晉代初年入塞北狄十九種的初步分析 /072
四、五胡十六國時與匈奴有關的幾個民族運動類型 /081
第五章 匈奴后期活動和稽胡 /093
一、4、5世紀并、雍等州匈奴等族雜居錯居情況和他們的聯(lián)合起兵起義 /093
二、北朝對稽胡的政策和稽胡的反壓迫斗爭 /100
三、隋唐時期的稽胡漸次與漢族融合 /109
烏桓與鮮卑
總敘 /127
一、烏桓、鮮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其特點和作用 /127
二、烏桓、鮮卑的起源以及他們和中原漢族的交錯移動 /142
三、北魏的移民代都和山東、河西、南朝的文物制度對于北朝的影響 /153
四、拓跋鮮卑的兩次南遷及其漢化 /170
第二章 烏桓 /197
一、烏桓的邑落公社 /197
二、烏桓與匈奴、鮮卑以及漢朝的關系 /208
三、烏桓的分散和融合 /222
第三章 東部鮮卑 /235
(甲)前期的東部鮮卑 /235
一、東部鮮卑的起源和邑落公社 /235
二、檀石槐軍事大聯(lián)盟的建立 /240
三、軻比能的復興 /246
四、促進鮮卑部落軍事聯(lián)盟實現(xiàn)的若干因素 /249
(乙)后期的東部鮮卑 /252
一、 慕容部、段部、宇文部的源流、遷徙和融合 /252
二、慕容鮮卑在黃河流域建立政權的經過 /262
三、諸燕衰亡的原因 /272
第四章 拓跋鮮卑 /276
一、拓跋鮮卑的起源和遷徙 /276
二、拓跋部和以拓跋部為中心的部落聯(lián)盟之形成 /281
三、計口授田、分土定居和宗主督護制 /291
四、從部落聯(lián)盟過渡到國家的過程 /304
五、北魏初期在畜牧和農耕業(yè)上所體現(xiàn)的生產關系 /313
突厥人與突厥汗國
拓片說明 關于闕特勤碑的來歷及其發(fā)現(xiàn)、研究經過 /332
章 突厥人的起源和突厥鍛工部落的起義 /335
第二章 突厥汗國的形成和分裂 /344
第三章 東西突厥的分立和衰亡 /354
第四章 薛延陀汗國的始末和突厥人的南遷 /363
第五章 突厥汗國的復興 /372
第六章 突厥人和突厥汗國的社會制度 /383
南詔國內的部族組成和奴隸制度
一 前言 /399
二 昆明、六詔、六詔的統(tǒng)一 /415
(一) 昆明國的性質、疆域和部落組成 /416
(二)六詔的名稱、所在地和幾個”烏蠻”首領在”白蠻”地區(qū)建紹的經過 /426
(三) 蒙舍詔的統(tǒng)一五詔 /436
三 南詔國內主要部族的名類問題 /446
(一)六詔的烏蠻和白蠻 /446
(二)東爨烏蠻、西爨白蠻、巂州烏、白蠻 /456
(三)飾齒、雕題、茫部諸族部落 /467
四 南詔國的社會經濟制度 /471
(一) 主要的生產和主要的所有制 /472
(二) 奴隸制決定并影響其他各種生產關系 /478
(三)從郭仲翔之被虜為奴到南詔國許多掠奪奴隸的戰(zhàn)役 /483
附 唐代云南白蠻語和東爨烏蠻語的調查 /491
附錄 馬長壽主要論著目錄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