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歷史知識讀物譚嗣同《仁學》研究

譚嗣同《仁學》研究

譚嗣同《仁學》研究

定 價:¥42.00

作 者: 徐立望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8193337 出版時間: 2019-09-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思想變遷與近代中國研究叢書”之一種。譚嗣同是一位頗具政治魅力和學術(shù)魅力的歷史人物,他的哲學氣質(zhì)、思辨能力和學術(shù)見解,永遠值得學者去鉆研。譚嗣同所著《仁學》一書,發(fā)表已有百余年了,一直是中國近代史及中國哲學史界研究的熱門課題,可是至今收效不大,且難以深入,這是同人公認的事實。學者認為,“關(guān)于譚嗣同的研究專著已有十幾部,但是對《仁學》一書作專門研究的還沒有。” 所發(fā)表的文章也是眾說紛紜,“無論那一個層面的研讀者均沒有就《仁學》的中心思想達成一致的識讀與接受。”本書從譚嗣同與《仁學》、《仁學》體系研究、《仁學》思想研究、《仁學》設(shè)計研究、《仁學》評價研究、《仁學》影響研究等領(lǐng)域綜合研究了譚嗣同與《仁學》。

作者簡介

暫缺《譚嗣同《仁學》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如何解讀譚嗣同《仁學》
節(jié) 解讀《仁學》的必要性
第二節(jié) 譚嗣同《仁學》是有關(guān)人類精神的學說
第三節(jié) 《仁學》的三個部分
第四節(jié) 余論
章 他者與《仁學》
節(jié) 梁啟超與《仁學》
第二節(jié) 康有為與《仁學》
第三節(jié) 宋恕與《仁學》
第四節(jié) 孫寶碹與《仁學》
第五節(jié) 西方哲學及宗教與《仁學》
第二章 仁學的體系結(jié)構(gòu)
節(jié) 仁精神活動于精神界與現(xiàn)象界之間
第二節(jié) 仁學之“仁”先“元”后
第三節(jié) 仁學中的佛學思想
第四節(jié) “無”后面是 大的有
第三章 《仁學》的要點難點
節(jié) 《仁學·自敘》的解讀
第二節(jié) “仁一通一仁”還是“仁一通一平等
第三節(jié) 平等來自精神對現(xiàn)象的每一次克服
第四節(jié) 余論
第四章 《仁學》的設(shè)計理路
節(jié) 以太為仁擔當唯心主義的“預設(shè)
第二節(jié) 哲學形態(tài)之重構(gòu):從理學到仁學
第五章 《仁學》的成就與評價
節(jié) 譚嗣同是近代中國的思想巨人
第二節(jié) 《仁學》的哲學成就及其在近代 的地位
第三節(jié) 《仁學》與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的相似之處
第四節(jié) 《仁學》的創(chuàng)新成就
第五節(jié) “實禹域未有之書,抑眾生無價之寶”——梁啟超對《仁學》總評價之由來
第六章 《仁學》的影響與遺產(chǎn)
節(jié) 新儒家心目中的譚嗣同
第二節(jié) 從譚嗣同到熊十力
第三節(jié) 譚嗣同走出“孔教”陰影及對陳獨秀的影響
第四節(jié) 譚嗣同及《仁學》與新文化運動
第五節(jié) 復興儒家可從《仁學》開始
第六節(jié) 中國人接受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傳人及譚嗣同倡導的共同結(jié)果
結(jié)語
附 錄
賈維研究員給作者的信
浙東名士宋恕與譚嗣同
德國哲學家論哲學
《仁學》摘錄:“自敘”與“界說
梁啟超《清代學術(shù)概論》摘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