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世界各國法律刑法解釋的基本原理

刑法解釋的基本原理

刑法解釋的基本原理

定 價:¥68.00

作 者: 姜濤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9736125 出版時間: 2019-06-01 包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30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刑法解釋根本上是說理,而說理離不開論證。隨著后權*時代人們價值判斷的多元化,法的正義性、有效性逐步成為在法的安全性之外新增設的價值標準,這使單一的“法尋找”面臨困境之同時,又使“法創(chuàng)造”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客觀必須,這就蘊含著實質解釋論的合理性及存在的制度空間。當然,實質的刑法解釋只有在形式的刑法解釋結論與刑法的正義性、有效性存在根本性的沖突而又無法獲得妥當性結論時,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其中,立足于處罰的妥當性之考慮,運用現(xiàn)代方法論探究刑法解釋的制約因素及模式選擇,是破譯刑法解釋績效之謎的刑法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刑法解釋的基本原理》并沒有沿用傳統(tǒng)的研究路徑——只是對實質解釋論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如何運用等進行研究,而是立足于刑法解釋“是什么”“做什么”等基本范疇,以及刑法解釋的目標、方法、限度等邏輯體系,超*法條及法條內部的邏輯分析,借助于法哲學、法教義學、法社會學、法政治學等分析工具,不僅分別探討了刑法解釋的概念、功能、方法與運作機理等,而且詳細論證了其與刑事政策、基本原則、刑罰目的、后果考察、人之圖像、法學家法、規(guī)范保護目的、法益保護位階、法秩序一致性等十幾個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及其支撐理由。

作者簡介

  姜濤,漢族,1976年10月生,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刑法學與法理學研究,江蘇省第四屆十大中青年法學家,兼任江蘇省廉政法制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港澳臺法律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等,入選校首屆“百名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yǎng)計劃、江蘇省333工程高科技領軍人才第二層次培養(yǎng)對象和江蘇省“社科青年英才”培養(yǎng)計劃等人才計劃。著作有《勞動刑法制度研究》《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實施的基本原理》《走向知識化的法學理論》等5部,在《人民日報》《中國法學》《倫理學研究》《中外法學》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大和重點項目各1項、青年項目2項,主持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級項目8項,主持江蘇省省級本科、研究生教學改革課題各1項,研究成果獲得第二屆董必武優(yōu)秀青年法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18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14年*高檢檢察理論優(yōu)秀研究成果二等獎、2015年*高檢檢察理論優(yōu)秀研究成果二等獎等獎勵。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主體間性與刑法解釋
一、反思現(xiàn)代刑法解釋論的自我理解
二、視角的轉換:從主客觀性到主體間性
三、刑法解釋的目標訴求:主體間性
四、刑法解釋之主體間性實現(xiàn):法律論證的視角
五、主體間性的法律實踐:重視刑法解釋的可接受性
第二章刑事政策與刑法解釋
一、說不清的刑法解釋論
二、刑法解釋的政策家門
(一)法條主義的困境與刑事政策的入場
(二)社會效果與刑法解釋的刑事政策化
三、刑法解釋的刑事政策化
(一)輕罪的犯罪構成與從寬相濟刑事政策
(二)重罪的犯罪構成與從嚴相濟刑事政策
(三)量刑情節(jié)的解釋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第三章基本原則與刑法解釋
一、問題之提出
二、基本原則對刑法解釋的證立價值
(一)作為規(guī)范導向的基本原則
(二)基本原則對刑法解釋的規(guī)范意義
三、刑法解釋中的規(guī)則困境與原則導入
(一)規(guī)則困境:刑法解釋不能承受之重
(二)原則導入:刑法解釋的“舊裝換新顏”
四、三大基本原則在刑法解釋論上的適用
(一)罪刑法定原則與構成要件明確性對解釋方法的限制
(二)罪責刑相適用原則與“以刑制罪”解釋思維的適用
(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與“重強、輕弱”的刑法解釋
五、簡單的結論
第四章后果考察與刑法解釋
一、作為刑法解釋論證規(guī)則的后果考察
(一)基本概念及相關問題的梳理
(二)后果考察對刑法解釋的意義分析
二、后果考察之理論范式的初步建構
(一)后果考察在于確保刑法解釋的合理性
(二)后果考察在于補足開放構成要件
(三)后果考察呼喚結果取向的刑法解釋
三、把后果考察作為刑法解釋的基準
(一)刑法解釋規(guī)則的多元與刑法目的解釋的出場
(二)刑法目的解釋的難題與后果考察的入場
(三)后果考察與刑法目的解釋的兩個向度
第五章人之圖像與刑法解釋
一、從當代刑法的歸責體系解釋切入
二、理性與實證:刑法中“人之圖像”的雙重再塑
(一)刑法中的人之圖像:揚棄秩序中心主義刑法立場
(二)刑法中的人之圖像:在“具體人”與“抽象人”之間
三、定罪和量刑:多重人之圖像下的刑法解釋
(一)被害人像與無被害人犯罪之入罪標準的從寬解釋
(二)弱勢群體與“重強、輕弱”之刑法解釋實踐
(三)個體主義與秩序維護型犯罪入罪標準的限制解釋
(四)人性尊嚴與死刑適用標準的從嚴解釋
第六章刑罰目的與刑法解釋
一、定罪與量刑之間的關系定位
(一)定罪與量刑是以刑事責任為中介的因果歷程
(二)定罪與量刑是以刑法解釋為調適的有效對接
(三)定罪與量刑是以刑罰目的為依循的一體運作
二、量刑公正實現(xiàn)的出路:刑法解釋
三、刑法解釋的幾個相關問題
(一)在罪刑法定原則的邊界下進行刑法解釋
(二)刑法目的解釋之“目的”應是刑罰目的
(三)重視“以刑制罪”思維對刑法解釋的意義
第七章法學家法與刑法解釋
一、面對雙重危機的深思
二、法學學說:定義、定位與知識屬性
(一)法學學說:定義與定位
(二)基于知識的信任:法學學說的知識屬性
三、法創(chuàng)造與正確性:當代刑法解釋學中的論證規(guī)則
(一)法創(chuàng)造:刑法解釋論證的前提
(二)正確性:刑法解釋論證的目標
四、法學學說對刑法解釋的影響: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展開
(一)法學學說影響刑法解釋的理論詮釋
(二)法學學說影響刑法解釋的制度實踐
五、法學通說:刑法解釋的“隱性法源”
(一)法學通說:奉為經(jīng)典的法學家法
(二)法學通說:刑法解釋的“隱性法源”
六、簡單的結論
第八章法理思維與刑法解釋
一、問題的提出
二、刑法解釋的思維區(qū)分:法律思維、法治思維與法理思維
(一)法律思維:刑法解釋的最低形態(tài)
(二)法治思維:法律解釋的中間形態(tài)
(三)法理思維:法律解釋的高級形態(tài)
三、法理思維:規(guī)范論的價值判斷來源
(一)規(guī)范論中的價值展開:以犯罪論體系為中心的思考
(二)法理思維:規(guī)范論之價值判斷的來源
四、情理論的理論邏輯與理論創(chuàng)新
(一)情理論的理論邏輯
(二)情理論的理論突破
五、情理論在刑法解釋實踐中的運用
(一)情理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二)情理論在刑法解釋中何以可能
第九章規(guī)范保護目的與刑法解釋
一、問題的提出
二、規(guī)范保護目的之學理詮釋
(一)規(guī)范保護目的:客觀歸責論的核心范疇
(二)規(guī)范保護目的:刑法規(guī)范之內在體系
(三)規(guī)范保護目的:基本范疇的界定
三、內外交織型規(guī)范保護目的與空白罪狀之違法要素認定
四、內部協(xié)調型規(guī)范保護目的與兜底條款之合類型化解釋
五、總分結合型規(guī)范保護目的與犯罪成立之定量要素的判斷
六、簡單的結論
第十章法益保護位階與刑法解釋
一、視角的轉換:由法益保護的必要性到法益保護的優(yōu)先性
二、理論的詮釋:法益保護位階對個罪構成解釋的規(guī)范意義
三、教義的更新:基于法益保護位階分析范式的刑法解釋
(一)對于侵犯人身權利犯罪在入罪上強化一種擴大解釋
(二)對于價值性犯罪在入罪標準上強化一種擴大解釋
第十一章法秩序一致性與刑法解釋
一、面臨的問題
二、合憲性解釋是什么:比較法視野下的中國定義
三、合憲性解釋的本質:法適用抑或法創(chuàng)造
四、合憲性解釋的實踐:基本教義的建構
(一)比例原則與刑法文本的合憲性解釋
(二)保障人權的入憲與刑法中死刑適用的實體控制
(三)構成要件的明確性原則與具體個罪的限制解釋
第十二章構成要件明確性與刑法解釋
一、問題之提出
二、構成要件明確性定義之再定義
三、構成要件明確性的判斷標準:一般人標準之否定
四、構成要件明確性程度與解釋方法的二元選擇
(一)相對不明確與常規(guī)性刑法解釋
(二)絕對不明確與合憲性解釋的運用
五、常規(guī)性刑法解釋的具體適用:以空白罪狀和兜底條款為例
(一)法秩序一致性與空白罪狀的參照引用
(二)先例區(qū)辨與兜底條款的合類型解釋
六、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