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識讀物治國與教民:先秦諸子的爭鳴與共識

治國與教民:先秦諸子的爭鳴與共識

治國與教民:先秦諸子的爭鳴與共識

定 價:¥88.00

作 者: 王威威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46245 出版時間: 2019-06-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治國、治天下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所關(guān)注的重要問題,先秦諸子為如何治理國家和天下以獲得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提供了各種模式,如德治、禮治、法治、無為之治等。而治國、治天下又與教民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與各種治理方式相適應(yīng),有詩教、禮教、樂教、法教、不言之教等教化方式。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為不同時期的思想家所繼承、發(fā)展和詮釋;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間,因為分歧而互相批判,但分歧中又分享著共同的觀念,且在批判中逐漸接受對方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共識。本書以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為綱,通過對先秦諸子治理思想和教化思想的比較,梳理出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的提出、發(fā)展和演變的線索,展現(xiàn)出不同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間的論爭情景,澄清其中的分歧與共識,以期為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和道德教育提供借鑒。

作者簡介

  王威威,黑龍江省巴彥縣人,1995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99年獲哲學學士學位,2002年獲哲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法家研究會副會長、華夏老子學研究聯(lián)合會副秘書長、《老子學集刊》副主編。曾任華北電力大學校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國學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學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獨著《莊子學派的思想演變與百家爭鳴》《韓非思想研究:以黃老為本》《荀子譯注》,參著《中國政治哲學史》《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基本精神解讀》,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道家文化研究》《周易研究》等中英文報刊發(fā)表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早期道家的天下觀研究”。

圖書目錄

導言 從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說起(1)  一 哲學、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1)  二 “以西釋中”與“以中釋中”(4)  三 中國古代哲人的致思對象與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6)  四 治國與教民問題在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性(11) 章 權(quán)力與法:老子與韓非的無為之治的比較(18)  一 老子之“無為”與“自然”(18)  二 老子之“無為”與“法”(22)  三 韓非之“法”與君權(quán)(26)  四 韓非之“法”與“無為”(35)  五 結(jié)論(38) 第二章 “自然”與“無為”:莊子學派對無為之治的詮釋(39)  一 “道”與萬物“自然”(40)  二 萬物“自然”與權(quán)力的消解(45)  三 人性與制度約束(51)  四 “在宥天下”與“至德之世”(59)  五 天道與秩序(65)  六 君無為而臣有為(74)  七 結(jié)論(77) 第三章德治與法治:商鞅、韓非對儒家思想的批判與接受(79)  一 三世說(80)  二 “治世不一道”與“事異則備變”(84)  三 “先德而治”與“前刑而法”(87)  四 “述仁義于天下”與“至安之世”(97)  五 結(jié)論(104) 第四章 勢、術(shù)與法治:韓非對前期法家思想的綜合與發(fā)展(106)  一 “自然之勢”與“人設(shè)之勢”(107)  二 “因其勢”(116)  三 “形名參同”之術(shù)(118)  四 “循名責實”之術(shù)(123)  五 結(jié)論(126) 第五章 黃帝之治:以《商君書》《管子》《莊子》《呂氏春秋》為中心的考察(127)  一 仁義之治(128)  二 禮法之治(133)  三 法天之治(137)  四 結(jié)論(140) 第六章 “禮義化性”與“習俗化性”:荀子思想中禮與俗的教化作用(142)  一 性惡論辨析(142)  二 禮義與化性(146)  三 習俗化性(151)  四 美俗、惡俗與易俗、成俗(155)  五 結(jié)論(160) 第七章 “以法為教”與“以吏為師”:韓非的教化思想(162)  一 “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163)  二 “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168)  三 “以法為教”與毀譽之名(172)  四 余論(175) 第八章 富民與教民:老子、荀子、韓非三者思想的比較研究(179)  一 “我無事而民自富”與“不言之教”(180)  二 “不富無以養(yǎng)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185)  三 “以力得富”與“以法為教”(190)  四 結(jié)論(195) 附錄一 “新子學”概念系統(tǒng)的建構(gòu)(196) 附錄二 先秦諸子論人性、人情與人欲之關(guān)系(211) 附錄三 西方學術(shù)與子學概念詮釋的方法———以老子的“無為”為例(220) 附錄四 老子的無為政治與諾奇克“限度的國家”之比較(231) 附錄五 天下與國家:商鞅的政治哲學(242) 參考文獻(256)  后記(27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