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人口學共同體的生命之流:岷江上游羌村社區(qū)的災難人類學研究

共同體的生命之流:岷江上游羌村社區(qū)的災難人類學研究

共同體的生命之流:岷江上游羌村社區(qū)的災難人類學研究

定 價:¥30.00

作 者: 王海燕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5153886 出版時間: 2018-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3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共同體的生命之流:岷江上游羌村社區(qū)的災難人類學研究》以災難人類學為研究視角,將岷江上游七盤溝羌村社區(qū)作為田野調(diào)查個案,運用文化生態(tài)學的研究范式,縱向通過往昔、現(xiàn)狀、未來的歷史特殊論建立起橫向的個人、鄉(xiāng)村、區(qū)域三層結(jié)構(gòu),觀察七盤溝在自然災害催化下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論述了村落、民族共同體在歷史演化中的未來之路。

作者簡介

  王海燕,羌族,1985年生,四川省汶川縣人,2015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獲民族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從事文化人類學和應用人類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人類學、社會記憶與空間研究、文化接觸與族群認同等。

圖書目錄

導論 三維一刻:共同體的生命之流
第一節(jié) 問題意識和研究緣起
一、共同體與社會
二、“多元一體”之于“和而不同”
第二節(jié) 文獻回顧和理論視角
一、“三維一刻”的歷史表述
二、文化生態(tài)學的認知范式
三、災難人類學視角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與結(jié)構(gòu)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結(jié)構(gòu)框架
第一章 歷史區(qū)域:岷山汶水七盤溝
第一節(jié) 汶川來歷
第二節(jié) 茶馬古道
第三節(jié) 七盤稽古
一、歷史沿革
二、自然地理
第二章 社區(qū)格局:地方圖景中的聚落形成
第一節(jié) 七盤古羌與戈人石棺
第二節(jié) 寨盤地名與村寨聚落
一、寨盤業(yè)主
二、傳統(tǒng)生計
三、人口聚落
第三章 神性空間:祖先故事與神靈廟字
第一節(jié) 英雄祖先與兄弟故事
一、地主“趙半山”
二、漢人“染石匠”和羌女“王春玉”
第二節(jié) 羌族神靈與漢族廟宇
一、漢式廟宇
二、羌族神靈
第四章 斷裂與接續(xù):災難事件與文化生成
第一節(jié) 洪水災難與生死逃亡
一、歷史記憶理論梳理
二、七盤溝“7·11”特大山洪泥石流經(jīng)過
第二節(jié) 歷史記憶與文化生成
一、疊溪地震洪水
二、求雨習俗
三、災難認知與應對的文化再生
第五章 現(xiàn)代時尚:科學主義到萬物有靈
第一節(jié) 物欲剛強
一、溝里的國民教育
二、溝里的工業(yè)文明
三、科學視角的災難解釋
第二節(jié) 神靈親善
一、宗教信仰在科學時代存在的原因
二、羌族文化習得機制
三、宗教信仰與道德回歸線
第六章 和而不同:在開放中守護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物去人存
一、在生態(tài)家園里無家可歸
二、沒轍的“選擇”
三、災后重建反思
第二節(jié) “文化飛地”
一、生活方式的適應
二、生計方式的改變
三、習俗年節(jié)的延續(xù)
四、人生儀式的進行
五、血緣親戚的凝聚
結(jié)論求同存異美美與共
一、生命哲學:道德與宗教
二、城鎮(zhèn)化:社區(qū)與社會
三、共同體:繼承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