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序一/鄧偉志
序二/葉書宗
前言 理性對待列寧政治遺產
一 蘇共:列寧重要的政治遺產
“給我們一個革命家組織,我們就能把俄國翻轉過來”
未能完成的政黨轉型
政治遺產的時代回應
二 布爾什維克何以能取得政權
俄國革命的緣起
《四月提綱》的是是非非
布爾什維克勝利的秘訣
民眾的勝利,歷史的選擇
三 一黨制執(zhí)政模式的形成
十月革命前后俄國國內主要政治力量
圍繞立憲會議存廢的斗爭
與左派社會革命黨的聯合與分裂
一黨執(zhí)政體制的確立
四 “無產階級專政”的是與非
“無產階級專政”的兩種釋義
“無產階級專政”應是“強硬的政權”
對蘇式“無產階級專政”的評說
五 “黨國制”的利與弊
蘇聯“黨國制”的形成
“黨國制”的優(yōu)勢
“黨國制”與斯大林模式
六 執(zhí)政時期處理黨內矛盾的經驗教訓
列寧處理黨內爭論兩例
斯大林處理黨內矛盾的錯誤方針
處理黨內矛盾的幾點思考
七 新經濟政策的歷史價值及其局限
無產階級政黨在落后國家執(zhí)政后面臨的歷史任務
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與“直接過渡”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列寧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行
新經濟政策的歷史局限
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在曲折中前進
八 處理農民問題上的矛盾和糾結
“馬鈴薯現象”:小農地位的社會學分析
“同盟軍”還是“同路人”
征糧:與農民的一場“戰(zhàn)爭”
列寧在農民問題上的轉變和探索
九 知識分子政策的得與失
近代俄國文化生態(tài)和知識分子的分類
對技術型知識分子:贖買—利用
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分子:無奈—驅離
革命知識分子的角色轉換及其命運
十 世界革命:理想主義的困頓
作為理想的世界革命理論
作為行動的世界革命戰(zhàn)略
從理想到現實的回歸
關于世界革命理論和實踐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