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俄為師/001
一 改進與改組/002
二 三民主義為體,俄共組織為用/012
第二章 知識青年與國民黨/029
一 黨員的社會構成/030
二 基層組織的實態(tài)/043
第三章 從“容共”到“容國”/054
一 國共對相互關系的表述/055
二 中共口號的魔力/066
三 上層國民黨,下層共產黨/085
第四章 裂變:全代會與黨統之爭/101
一 粵“二大”與滬“二大”/103
二 中央特別委員會/114
三 改組派與“三大”/121
四 擴大會議與非常會議/126
五 “四大”的分合/136
六 蔣汪合作與“五大”/141
第五章 蛻變: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轉型/153
一 “清黨”與逆淘汰/154
二 黨民關系與階級基礎/165
第六章 工人、資本家與國民黨/186
一 勞資糾紛案例/186
二 勞方、資方與黨方/191
三 《勞資爭議處理法》的修訂/201
四 兩不討好/205
第七章 黨治與軍治/213
一 中政會與中常會/213
二 重軍輕黨/233
第八章 黨政關系:黨治在地方層級的運作/246
一 黨政分開/247
二 雙重衙門的權力之爭/258
第九章 政治錄用:黨員對政治資源的控制程度/266
一 黨義治國還是黨員治國/267
二 入黨與入仕的關聯/271
第十章 黨的派系化與派系的黨化/280
一 力行社:派系黨化/282
二 CC系:黨與派的雙重面相/291
三 支撐與內耗/312
第十一章 戰(zhàn)前黨員群體分析/317
一 上層有黨,下層無黨/317
二 黨員的社會構成/330
三 不好意思公開承認是黨員/335
第十二章 黨、政、團:戰(zhàn)時體制的調整/347
一 三青團:黨外造黨/347
二 學而優(yōu)則仕,學而不優(yōu)則黨/356
第十三章 戰(zhàn)爭泥淖中的黨機器/366
一 黨勢擴張與黨員構成的變化/366
二 戰(zhàn)時黨員吸納機制/374
三 基層:空、窮、弱、散/381
第十四章 “六大”前后的派系政治與精英沖突/393
一 中央委員的派系構成/394
二 派系、代際沖突與體制內的自?。?09
三 革新與自省的限度/430
第十五章 弱勢獨裁政黨的歷史命運/435
一 二十年之預言/435
二 軍權唯大/438
三 弱勢獨裁/440
參考文獻/442
人名索引/457
表目錄
表2-1 國民黨“二大”時各省黨員成分(1926年1月)/033
表2-2 北伐時期青年信仰調查(1927年2月)/036
表2-3 北伐期間部分省市國民黨黨員人數及增長率/044
表4-1 《申報》報道國民黨人物次數統計/113
表5-1 1927~1928年“清黨”運動中各省被捕被殺人數統計/156
表7-1 各省隸屬國民政府統治時間/214
表7-2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黨政軍兼職統計/220
表7-3 179名國民黨中央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兼職統計(1934年)/220
表7-4 國民黨中央要員兼職統計(1936年)/221
表7-5 國民黨中政會的組織構成及員額變遷/222
表7-6 國民黨歷屆中常委/227
表7-7 國民黨歷屆中央委員人數/232
表7-8 省政府主席文武出身背景及主政年數統計(1928~1949年)/238
表8-1 各省市黨政人事兼職統計(1934年)/255
表8-2 黨政人員薪俸比較/262
表8-3 黨政軍界薪俸比較(劉己達履歷)/262
表9-1 國民黨黨員黨齡統計(1929年)/270
表9-2 國民黨黨員在中央公務員中所占的比例/272
表9-3 國民黨黨員在地方公務員中所占的比例/272
表10-1 國民黨湖北省黨部與CC系人事構成(1933年)/303
表10-2 1930年代CC系旗下的部分報刊/311
表10-3 CC系與力行社的組織形態(tài)比較/312
表11-1 戰(zhàn)前國民黨黨員人數統計/318
表11-2 國民黨黨員與全國人口的比例/320
表11-3 國民黨黨員的地域分布/321
表11-4 各省市國民黨黨員與人口的比例(1935年)/326
表11-5 國民黨各省市黨務組織狀況(1930年)/326
表11-6 湖南省各縣市國民黨黨務狀況(1932年)/328
表11-7 國民黨黨員的職業(yè)構成/334
表11-8 國民黨黨員的文化程度(1929年)/335
表13-1 國民黨、三青團與共產黨人數比較(1937~1949年)/368
表13-2 國民黨“五大”與“六大”時黨員地域分布比較/372
表13-3 國民黨黨員的文化程度與職業(yè)構成的變化/373
表13-4 國民黨黨員受懲戒統計/390
表14-1 國民黨五屆、六屆中央委員的派系構成/406
表14-2 《革新周刊》主要作者略歷/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