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公共性哲學:人的共同體的發(fā)展

公共性哲學:人的共同體的發(fā)展

公共性哲學:人的共同體的發(fā)展

定 價:¥99.00

作 者: 郭湛 等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52444 出版時間: 2019-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公共性哲學:人的共同體的發(fā)展》的主題是在人的主體性基礎上對社會公共性的研究。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巨大歷史變化的基本脈絡,就是在主體性發(fā)展前提下的公共性建構?!豆残哉軐W:人的共同體的發(fā)展》首先對哲學視野中的公共活動領域、公共性問題的由來、人文世界的公共性意蘊及其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展開討論,進而從唯物史觀的高度闡述了社會公共利益的產(chǎn)生、實現(xiàn)和歷史發(fā)展。在概括當代中國哲學對人與社會發(fā)展的關注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的轉向后,對公共性的樣態(tài)與內(nèi)涵作了結構層次分析。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本質上是公共存在與公共意識的關系。哲學社會科學作為公共意識,對公共存在起著維護和建構的作用。隨著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世界范圍內(nèi)主體性與公共性的關系曰益突出。共同體是公共性的存在。在復興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同時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當今中國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根本保障。面向中國和世界未來發(fā)展的,應該是公共主義的發(fā)展觀。我們需要有主體性哲學基礎上的公共性哲學,代領人類走出錯綜復雜的歷史迷宮,共同創(chuàng)造和享有一個更為美好的公共性的人文世界。

作者簡介

  郭湛,1945年生,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哲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主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主任,現(xiàn)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學部秘書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歷史觀和文化觀。主要著作有《中國現(xiàn)代化之哲學探討》(主編之一)、《人活動的效率》、《思維世界導論——關于思維的認識論考察《(主編之一)、《哲學與社會》、《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哲學素質培養(yǎng)》(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教程》、《面向實踐的反思》、《社會公共性研究》(主編)、《社會的文化程序》、《華夏復興與中華文明道路》(合著)等。

圖書目錄

導言 公共領域的哲學:新的生長點
第一章 哲學對公共活動領域的關注
一 公共活動領域的公共性
二 社會生活秩序的生產(chǎn)和供給
三 國家、政府職能的公共性質
四 市場經(jīng)濟社會的公共性前提
五 當代社會對于公共性的需求
第二章 公共性問題的由來和發(fā)展
一 公共性問題的產(chǎn)生
二 公共性問題的凸顯與困境
三 公共性理念的歷史檢視和當代重建
四 公共性問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第三章 人文世界的公共性及其詮釋
一 “公共性”概念的歷史考察
二 公共性的當代意蘊
三 當代公共性發(fā)展面臨的問題
第四章 公共利益:馬克思唯物史觀的解讀
一 公共利益的產(chǎn)生
二 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
三 資本主義社會公共利益的產(chǎn)生和實現(xiàn)
四 公共利益的歷史發(fā)展
第五章 哲學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的走向
一 理論與實踐
二 存在與規(guī)律
三 主體與活動
四 生產(chǎn)與發(fā)展
五 文明與交往
六 主導范式的轉換
七 哲學的公共性轉向
第六章 公共性的樣態(tài)與內(nèi)涵
一 人的社會關系與公共性
二 共在性、共處性、共和性
三 公有性、公用性、公利性
四 共通性、共謀性、共識性
五 公意性、公義性、公理性
六 公開性、公平性、公正性
第七章 人們的公共存在與公共意識
一 存在與意識:社會的公共性
二 人的社會和自然的公共性存在
三 對公共和公共性的意識
四 理解國家和社會的公共性
五 無產(chǎn)階級與社會公共性的發(fā)展
第八章 作為公共意識的哲學社會科學
一 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形態(tài)的公共意識
二 建構民族國家共同體亟需哲學社會科學引領
三 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期待
四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
……
第九章 話語體系建設的主體性與公共性層面
第十章 公共意識對公共存在的維護和建構
第十一章 階級性與公共性:《共產(chǎn)黨宣言》雙重意蘊
第十二章 公共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
第十三章 面向未來的公共主義發(fā)展觀
第十四章 人類命運共同體:坐標、基礎與意義
第十五章 社會進步中當代中國人的發(fā)展
第十六章 富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
第十七章 文明復興:當代中國問題核心
第十八章 走向現(xiàn)代復興的中華文明
第十九章 中華文明復興的核心取向
結語 實踐鑄就中國道路自信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