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98.00
作 者: | 王鼎 |
出版社: |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121331336 | 出版時間: | 2018-01-01 | 包裝: | |
開本: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第Ⅰ部分 基礎篇
第1章 緒論 3
1.1 無源定位技術簡述 3
1.2 含二次等式約束的最小二乘無源定位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 4
1.3 3種常見的無源定位體制及其定位觀測方程的代數(shù)模型 4
1.3.1 3種常見的無源定位體制簡介 4
1.3.2 常用定位觀測方程的代數(shù)模型 6
1.4 本書的內容結構安排 9
第2章 數(shù)學預備知識 12
2.1 矩陣理論中的若干預備結論 12
2.1.1 矩陣求逆計算公式 12
2.1.2 (半)正定矩陣的基本性質 14
2.1.3 Moore-Penrose廣義逆矩陣和正交投影矩陣 15
2.2 多維函數(shù)分析初步 18
2.2.1 多維標量函數(shù)的梯度向量 18
2.2.2 多維向量函數(shù)的Jacobi矩陣 19
2.3 拉格朗日乘子法基礎 21
2.4 一階誤差分析方法原理 23
2.4.1 無等式約束條件下的一階誤差分析方法 23
2.4.2 含有等式約束條件下的一階誤差分析方法 25
第3章 參數(shù)估計方差的克拉美羅界分析 27
3.1 針對單目標定位場景下的克拉美羅界 27
3.1.1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27
3.1.2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28
3.2 目標位置服從等式約束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29
3.3 針對多目標定位場景下的克拉美羅界 30
3.3.1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30
3.3.2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33
3.4 校正源存在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34
3.4.1 校正源位置精確已知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34
3.4.2 校正源位置誤差存在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36
3.5 未知偏置存在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38
3.5.1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38
3.5.2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的克拉美羅界 40
第Ⅱ部分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的理論與方法篇
第4章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含單重二次等式約束和單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模型a 45
4.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45
4.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46
4.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46
4.3.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46
4.3.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47
4.4 目標位置解Qcls-Ia-p的理論性能分析 49
4.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52
4.5.1 定位算例1 52
4.5.2 定位算例2 55
第5章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含單重二次等式約束和單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模型b 58
5.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58
5.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59
5.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59
5.3.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59
5.3.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60
5.4 目標位置解Qcls-Ib-p的理論性能分析 64
5.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66
5.5.1 定位算例1 66
5.5.2 定位算例2 68
第6章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含雙重二次等式約束和單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 71
6.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71
6.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73
6.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73
6.3.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73
6.3.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74
6.4 目標位置解Qcls-II-tp的理論性能分析 76
6.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79
6.5.1 模型描述 79
6.5.2 數(shù)值實驗 81
第7章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含雙重二次等式約束和雙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模型a 83
7.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83
7.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84
7.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86
7.3.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86
7.3.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86
7.4 目標位置解Qcls-IIIa-p的理論性能分析 88
7.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91
7.5.1 模型描述 91
7.5.2 數(shù)值實驗 94
第8章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含雙重二次等式約束和雙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模型b 96
8.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96
8.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97
8.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98
8.3.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98
8.3.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99
8.4 目標位置解Qcls-IIIb-p的理論性能分析 101
8.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103
8.5.1 模型描述 104
8.5.2 數(shù)值實驗 106
第9章 無系統(tǒng)誤差條件下含三重二次等式約束和雙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 108
9.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108
9.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110
9.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111
9.3.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111
9.3.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112
9.4 目標位置解Qcls-IV-tp的理論性能分析 115
9.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119
9.5.1 模型描述 119
9.5.2 數(shù)值實驗 122
第Ⅲ部分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的理論與方法篇
第10章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含單重二次等式約束和單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模型a 127
10.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127
10.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128
10.3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第4章目標位置解Qcls-Ia-p的理論性能分析 129
10.4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133
10.4.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133
10.4.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134
10.5 目標位置解Qcls-Ia-s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Ia-s的理論性能分析 135
10.6 定位算例與仿真實驗 139
10.6.1 定位算例1 139
10.6.2 定位算例2 145
第11章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含單重二次等式約束和單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模型b 150
11.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150
11.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151
11.3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第5章目標位置解Qcls-Ib-p的理論性能分析 152
11.4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155
11.4.1 算法1——僅估計目標位置u 155
11.4.2 算法2——聯(lián)合估計目標位置u和系統(tǒng)參量w 156
11.5 目標位置解Qcls-Ib-s1、Qcls-Ib-s2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Ib-s2
的理論性能分析 158
11.5.1 目標位置解Qcls-Ib-s1的理論性能分析 158
11.5.2 目標位置解Qcls-Ib-s2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Ib-s2的理論性能分析 161
11.6 定位算例與仿真實驗 164
11.6.1 定位算例1 164
11.6.2 定位算例2 170
第12章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含雙重二次等式約束和雙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模型a 176
12.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176
12.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177
12.3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第7章目標位置解Qcls-IIIa-p的理論性能分析 179
12.4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183
12.4.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183
12.4.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185
12.5 目標位置解Qcls-IIIa-s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IIIa-s的理論性能分析 186
12.6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190
12.6.1 模型描述 190
12.6.2 數(shù)值實驗 195
第13章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含雙重二次等式約束和雙輔助變量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模型b 200
13.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200
13.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202
13.3 系統(tǒng)誤差存在條件下第8章目標位置解Qcls-IIIb-p的理論性能分析 203
13.4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206
13.4.1 算法1——僅估計目標位置u 206
13.4.2 算法2——聯(lián)合估計目標位置u和系統(tǒng)參量w 207
13.5 目標位置解Qcls-IIIb-s1、Qcls-IIIb-s2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IIIb-s2
的理論性能分析 211
13.5.1 目標位置解Qcls-IIIb-s1的理論性能分析 211
13.5.2 目標位置解Qcls-IIIb-s2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IIIb-s2的理論性能分析 213
13.6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217
13.6.1 模型描述 217
13.6.2 數(shù)值實驗 221
第Ⅳ部分 復雜定位場景下的理論與方法篇
第14章 多目標存在條件下含二次等式約束的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 229
14.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229
14.2 用于多目標聯(lián)合定位的偽線性觀測模型 230
14.3 關于向量tk和 的若干預備結論 231
14.4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232
14.4.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232
14.4.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234
14.5 目標位置解Qcls-Ia-ms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Ia-ms的理論性能分析 236
14.6 定位算例與仿真實驗 242
14.6.1 定位算例1 242
14.6.2 定位算例2 251
第15章 校正源存在條件下含二次等式約束的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 259
15.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259
15.1.1 關于目標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259
15.1.2 關于校正源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260
15.2 關于向量t和 的若干預備結論 261
15.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262
15.3.1 第一步參數(shù)估計 262
15.3.2 第二步參數(shù)估計 270
15.4 目標位置解Qcls-Ib-r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Ib-r的理論性能分析 272
15.5 定位算例與仿真實驗 275
15.5.1 模型描述 275
15.5.2 數(shù)值實驗 281
第16章 校正源位置誤差存在條件下含二次等式約束的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 287
16.1 非線性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287
16.1.1 關于目標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287
16.1.2 關于校正源觀測方程的偽線性化模型 288
16.2 關于向量t和 的若干預備結論 290
16.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290
16.3.1 第一步參數(shù)估計 291
16.3.2 第二步參數(shù)估計 299
16.4 目標位置解Qcls-IIIb-f的理論性能分析 299
16.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302
16.5.1 模型描述 302
16.5.2 數(shù)值實驗 311
第17章 未知偏置存在條件下含二次等式約束的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 326
17.1 偏置抵消后的偽線性觀測模型 326
17.2 關于向量t的若干預備結論 329
17.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329
17.3.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329
17.3.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330
17.4 目標位置解Qcls-dp的理論性能分析 333
17.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336
17.5.1 模型描述 336
17.5.2 數(shù)值實驗 339
第18章 未知偏置和系統(tǒng)誤差同時存在條件下含二次等式約束的
最小二乘定位理論與方法 342
18.1 偏置抵消后的偽線性觀測模型 342
18.2 關于向量t和tw的若干預備結論 345
18.3 定位優(yōu)化模型與數(shù)值求解算法 347
18.3.1 定位優(yōu)化模型 347
18.3.2 數(shù)值求解算法 348
18.4 目標位置解Qcls-ds和系統(tǒng)參量解Qcls-ds的理論性能分析 351
18.5 定位算例與數(shù)值實驗 355
18.5.1 模型描述 355
18.5.2 數(shù)值實驗 358
附錄A 第6章附錄 362
附錄B 第9章附錄 363
附錄C 第10章附錄 364
C.1 證明式(10.7)成立 364
C.2 證明式(10.24)成立 364
C.3 證明式(10.30)成立 365
C.4 證明式(10.72)成立 366
C.5 推導式(10.91)至式(10.94)中各個子矩陣的表達式 367
C.6 推導式(10.107)至式(10.109)中各個子矩陣的表達式 369
附錄D 第11章附錄 371
D.1 推導式(11.102)至式(11.104)中各個子矩陣的表達式 371
D.2 推導式(11.119)至式(11.121)中各個子矩陣的表達式 373
附錄E 第12章附錄 375
E.1 證明式(12.9)成立 375
E.2 證明式(12.29)成立 376
E.3 證明式(12.35)成立 377
E.4 推導式(12.100)至式(12.103)中各個子矩陣的表達式 378
附錄F 第13章附錄 382
附錄G 第14章附錄 385
附錄H 第15章附錄 386
H.1 證明式(15.19)成立 386
H.2 推導式(15.124)和式(15.125)中各個子矩陣的表達式 386
附錄I 第16章附錄 388
I.1 證明式(16.20)成立 388
I.2 證明式(16.49)成立 388
I.3 推導式(16.128)至式(16.130)中各個子矩陣的表達式 390
參考文獻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