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文章學》全書內容框架大體分六個板塊:“卷一”確認曾子的文章著述范本,維護他在《曾子》《孝經》《曾子問》《主言》《大學》中的主著權和在《論語》中的主編權;“卷二”剖析曾子文章的形式要素,探討曾子文章的體裁樣式、章法結構、詞匯語法、修辭技巧和思維邏輯;“卷三”綜觀曾子文章的整體風貌,從內容和形式的結合上賞鑒曾子文章的氣勢、神采、作風、風格和美質;“卷四”追究曾子文章的閱讀底蘊,潛尋曾子對《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和《道德經》的讀以致用;“卷五”挖掘曾子的文章理論建樹,涵蓋文章本體論探微,文章寫作論闡幽,文章閱讀論發(fā)微,文章教育論取經,文章哲學觀攝魂,文章主體論尋寶;“卷六”縱論橫議曾子文章的久遠影響,立足儒學D一傳人,細說引領思孟學派,從古今流傳和中外比照的時空視角,概述曾子文章的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 全書不但對曾子六篇文章,沿著“由形入神、由寫到讀、由文抽理”的思路,做了實踐和理論的系統(tǒng)闡述,而且與子思、孟子、柏拉圖的文章做了縱向和橫向的中外比較,凸顯了曾子“上承孔子,下啟思孟”的儒學傳揚功勛,標舉了曾子作為“中外孔子學院的首席教授”和“世界東方文化的‘柏拉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