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統(tǒng)計學用戶體驗度量:量化用戶體驗的統(tǒng)計學方法(原書第2版)

用戶體驗度量:量化用戶體驗的統(tǒng)計學方法(原書第2版)

用戶體驗度量:量化用戶體驗的統(tǒng)計學方法(原書第2版)

定 價:¥79.00

作 者: 顧盼 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UI/UE系列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11589655 出版時間: 2018-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詳細闡述如何選擇統(tǒng)計檢驗方法,以及在應用這些方法時如何為統(tǒng)計理論和佳實踐提供基礎。本書聚焦于可應用于實際用戶研究項目的方法,是作者實際工作經(jīng)驗、調(diào)查研究,以及對新的統(tǒng)計學、心理學、人因工程學的文獻資料研讀的結晶。它不只是對傳統(tǒng)統(tǒng)計學的復述,而是為當今從業(yè)者提供了全新和切題的解讀。

作者簡介

  作者:(美)杰夫·紹羅 作者:詹姆斯R.路易斯 譯者:顧盼杰夫·紹羅,Jeff Sauro博士是一位經(jīng)過六西格瑪(six-sigma)訓練的統(tǒng)計分析師,也是MeasuringU公司的首席創(chuàng)始人。15年來,他一直在Google、eBay、Walmart、Autodesk、Lenovo和Dropbox等公司中推行可用性項目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也曾在Oracle、Intuit和General Electric等公司工作。Jeff發(fā)表過超過20篇文章,出版過5本專業(yè)書籍,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Customer Analytics for Dummies》。此外,他每周在measuringu.con網(wǎng)站上發(fā)表一篇與用戶體驗和測量相關的文章。Jeff在丹佛大學獲得研究方法和統(tǒng)計學的博士學位;在斯坦福大學獲得設計和技術的碩士學位;在錫拉丘茲大學獲得了信息管理與技術專業(yè)以及電視廣播電影專業(yè)的雙學士學位。目前,Jeff和他的妻子以及3個孩子生活在丹佛。詹姆斯R.路易斯,James R.(Jim) Lewis博士是一位資深人因工程師(1981年起在IBM工作),目前專注于用戶體驗的測量和評估。他是認證的人因?qū)<?,取得實驗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的博士學位和工程心理學的碩士學位,以及音樂理論和作曲專業(yè)的音樂碩士學位。Jim是國際公認的可用性測試和測量方面的專家,他受邀撰寫了《Handbook of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第3版和第4版的可用性測試章節(jié),在各類專家會議上演講關于可用性測試和度量指標的內(nèi)容,并擔任2014年HCII大會的主講人。他是Simon——如今被我們認為是歷史上的第一款智能手機的首席交互設計師。此外,Jim也是書籍《Practical Speech User Interface Design》的作者。Jim是IBM大師級的發(fā)明家,擁有88項美國專利局頒發(fā)的專利。目前他擔任《International Joum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編委以及《Journal of Usability Studies》的聯(lián)合主編,并任職于老齡化與技術增強研究與交互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n Aging and Technology Enhancement,CREATE)的科學咨詢委員會。同時,他是多個相關專業(yè)領域國際權威協(xié)會的會員,包括可用性專家協(xié)會(Usability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UPA)、人因和工效學會(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HFES)和人機交互ACM特別興趣小組(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in Computer Human Interaction,SIGCHI)。他曾擔任語音交互設計協(xié)會(Association for Voice Interaction Design,AVIxD)的主席。另外,Jim是跆拳道黑帶5段和美國跆拳道協(xié)會(American Taekwondo Association,ATA)的認證導師。

圖書目錄

目  錄

譯者序

作者介紹

推薦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導論1

  1.1 簡介1

  1.2 本書的組織結構1

  1.3 如何使用本書2

1.3.1 應該使用何種檢驗2

1.3.2 我需要多大的樣本量5

1.3.3 你不必手動計算6

  1.4 本章要點6

  1.5 本章思考題6

  1.6 本章思考題答案6

  1.7 參考資料7

第2章 量化用戶研究8

  2.1 什么是用戶研究8

  2.2 用戶研究的數(shù)據(jù)8

  2.3 可用性測試9

2.3.1 樣本量9

2.3.2 代表性和隨機性9

2.3.3 用戶研究的三種研究類型11

2.3.4 數(shù)據(jù)收集11

2.3.5 任務完成率12

2.3.6 可用性問題12

2.3.7 任務時間13

2.3.8 出錯數(shù)13

2.3.9 滿意度評分14

2.3.10 復合分數(shù)14

  2.4 A/B測試14

  2.5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15

2.5.1 等級量表15

2.5.2 凈推薦值15

2.5.3 評論和開放性數(shù)據(jù)16

  2.6 需求收集16

  2.7 本章要點16

  2.8 參考資料17

第3章 我們的估算到底有多準確18

  3.1 簡介18

3.1.1 置信區(qū)間=誤差幅度的兩倍18

3.1.2 置信區(qū)間提供了精確度和位置19

3.1.3 置信區(qū)間的三個組成要素19

  3.2 完成率的置信區(qū)間19

3.2.1 置信區(qū)間的歷史20

3.2.2 Wald區(qū)間:對于小樣本來說太不靠譜了20

3.2.3 精確置信區(qū)間21

3.2.4 Wald校正區(qū)間:增加兩次成功與兩次失敗21

3.2.5 完成率的最佳點估計…23

3.2.6 遭遇可用性問題的置信區(qū)間24

  3.3 等級量表和其他連續(xù)性數(shù)據(jù)的置信區(qū)間25

3.3.1 任務時長數(shù)據(jù)的置信區(qū)間27

3.3.2 任務時長均值還是任務時長中位數(shù)28

3.3.3 幾何平均數(shù)28

3.3.4 大樣本任務時長的置信區(qū)間30

3.3.5 圍繞中位數(shù)的置信區(qū)間30

  3.4 本章要點32

  3.5 本章思考題33

  3.6 本章思考題答案33

  3.7 參考資料34

第4章 我們達到或超過目標了嗎35

  4.1 簡介35

  4.2 單側檢驗和雙側檢驗38

  4.3 完成率與基準的比對39

4.3.1 小樣本檢驗39

4.3.2 大樣本檢驗42

  4.4 滿意度評分與基準的比對43

  4.5 任務時間和基準的比對47

  4.6 本章要點51

  4.7 本章思考題51

  4.8 本章思考題答案52

  4.9 參考資料55

第5章 不同設計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嗎56

  5.1 簡介56

  5.2 比較兩個平均值(等級量表和反應時)56

5.2.1 組內(nèi)比較——配對t檢驗57

5.2.2 比較任務時長59

5.2.3 組間比較(雙樣本t檢驗)61

5.2.4 t檢驗的假設65

  5.3 比較完成率、轉換率以及A/B測試66

5.3.1 組間比較66

5.3.2 組內(nèi)比較74

  5.4 本章要點82

  5.5 本章思考題84

  5.6 本章思考題答案86

  5.7 參考資料90

第6章 關于樣本量大小的總結性研究91

  6.1 簡介91

6.1.1 我們?yōu)楹我P注91

6.1.2 可用性研究的類型至關重要92

6.1.3 總結性可用性測試樣本量預估的基本原則92

  6.2 預估數(shù)值93

  6.3 比較數(shù)值99

  6.4 如何控制變異性104

  6.5 二項置信區(qū)間樣本量的估計105

6.5.1 大樣本的二項樣本量估計105

6.5.2 小樣本的二項樣本量估計106

6.5.3 與基準比例相比較的樣本量109

  6.6 卡方檢驗的樣本量預估(獨立比例)111

  6.7 McNemar精確檢驗的樣本預估(配對比例)114

  6.8 本章要點117

  6.9 本章思考題119

  6.10 本章思考題答案120

  6.11 參考資料123

第7章 關于樣本量大小的形成性研究125

  7.1 簡介125

  7.2 使用發(fā)現(xiàn)問題的概率模型來估計形成性用戶研究的樣本量125

7.2.1 著名方程:P(x≥1)=1-(1-p)n125

7.2.2 從1-(1-p)n中推導出樣本量估計方程127

7.2.3 使用表格計劃形成性用戶研究樣本量129

  7.3 二項概率模型的假設130

  7.4 模型的附加應用131

7.4.1 估計多重問題或其他事件的復合p值131

7.4.2 校正小樣本p的復合評估值132

7.4.3 估計可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數(shù)和未被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數(shù)136

  7.5 影響p值的是什么138

  7.6 什么是合理的目標問題發(fā)現(xiàn)率138

  7.7 調(diào)解“神奇的數(shù)字5”和“8還不夠”140

7.7.1 一段歷史——20世紀80年代141

7.7.2 又一段歷史——20世紀90年代141

7.7.3 “神奇的數(shù)字5”的起源142

7.7.4 “8還不夠”——一個調(diào)解方法144

  7.8 更多關于二項概率公式及其小樣本校正147

7.8.1 二項概率公式的起源147

7.8.2 緊縮校正是如何起作用的149

  7.9 針對問題發(fā)現(xiàn)的其他統(tǒng)計模型151

7.9.1 對問題發(fā)現(xiàn)使用二項分布模型的批評151

7.9.2 擴展的二項分布模型152

7.9.3 捕獲-再捕獲模型153

7.9.4 在計劃形成性用戶研究時為什么不用其他模型153

  7.10 本章要點156

  7.11 本章思考題158

  7.12 本章思考題答案159

  7.13 參考資料159

第8章 標準化的可用性問卷163

  8.1 簡介163

8.1.1 什么是標準化的問卷163

8.1.2 標準化可用性問卷的優(yōu)點163

8.1.3 什么樣的標準化可用性問卷是有用的164

8.1.4 標準化問卷的質(zhì)量評估:信度、效度和靈敏度165

8.1.5 其他項目的特征166

  8.2 后續(xù)研究的調(diào)查問卷16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