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序
第1章 理性政治的豐富“淵藪”
1.1 “顯”“隱”之間的理性政治
1.1.1 理性主義的哲理溯源
1.1.2 想主義及功能主義
1.1.3 制度合作論
1.1.4 博弈合作論
1.2 “理性的制度”和“理性的結構”
1.2.1 制度主義的互惠功能
1.2.2 結構主義的均衡功能
第2章 中美關系的演進脈絡
2.1 戰(zhàn)略競爭與戰(zhàn)略互惠
2.2 從“興一衰之辨”到“衰一興之辨”
2.2.1 分享式治理遭遇背反
2.2.2 理性政治觀的“魅化”
2.2.3 參照式治理有所作為
2.3 相互治理的理性訴求
2.3.1 理性主義政治觀祛魅
2.3.2 “一帶一路”的治理意義
第3章 能源關系的全景審視
3.1 能源議題的雙重屬性
3.2 能源合作的“再發(fā)現(xiàn)”
3.3 能源合作的戰(zhàn)略框架
3.3.1 能源安全的多重解讀
3.3.2 能源合作的政治遺產
第4章 國家中心與能源議題
4.1 中國:從政策導向到戰(zhàn)略構建
4.1.1 企業(yè)先行
4.1.2 國家理由
4.1.3 從供給安全到使用安全
4.2 美國:“能源獨立”戰(zhàn)略
4.2.1 能源多元化
4.2.2 未來的陰影
4.2.3 奧巴馬政府的“綠色能源”戰(zhàn)略
4.3 現(xiàn)有合作機制的非對稱性
4.4 小結
第5章 能源勘探與開發(fā)的安全要素
5.1 美國對中東戰(zhàn)略的因果機制
5.1.1 軍貿的戰(zhàn)略屬性
5.1.2 西方學術界對軍貿的理論解讀
5.1.3 美國對中東的軍貿戰(zhàn)略
5.2 中美在中東的能源安全結構
5.2.1 不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
5.2.2 石油市場價格機制
5.2.3 石油國家政治選擇
5.3 競爭性的博弈結構
第6章 能源地緣政治的機制要素
6.1 東海問題的持續(xù)發(fā)酵
6.2 美國介入的戰(zhàn)略設想
6.3 東海能源合作的前景分析
6.4 東海磋商與能源通道合作
6.5 中國海上能源通道中的美國因素
第7章 能源利用與消費的博弈要素
7.1 中美清潔能源合作
7.2 貿易保護主義陰霾
7.2.1 《公約》與捕鹿博弈
7.2.2 哥本哈根大會與性別戰(zhàn)
7.2.3 低碳經濟與盟主博弈
7.2.4 節(jié)能減排與囚徒困境
7.2.5 清潔能源技術開發(fā)與轉讓
7.2.6 《京都議定書》的進退
第8章 能源友好與氣候合作
8.1 氣候變化與氣候政治
8.2 氣候變化與制度構建
8.2.1 信息的自我實施戰(zhàn)略
8.2.2 均勢結構與氣候合作
8.2.3 談判民主制
8.2.4 歐盟的“氣候行動”
8.3 中國的可信承諾
結語:“理性政治”與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圖表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