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中國儒學講稿

中國儒學講稿

中國儒學講稿

定 價:¥60.00

作 者: 周桂鈿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宗教 中國哲學

ISBN: 9787533476168 出版時間: 2017-07-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儒學歷程、儒學關鍵詞、儒學與當代社會三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國儒學的發(fā)展歷程、內(nèi)涵以及與當代社會的關系,勾勒出了儒學的發(fā)展脈絡,詮釋了儒家關鍵詞匯,在概念的解說中反思過去,在歷史的梳理中展望未來。全書內(nèi)容精當,集專業(yè)與通俗與一體,是一本不可多得中國儒學講義。

作者簡介

  周桂鈿,男,1943 年生,福建長樂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朱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顧問。曾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傳統(tǒng)哲學、秦漢哲學、中國傳統(tǒng)科學、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等。1991 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碩士學位獲得者”的稱號。曾主持國家社科“九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曾獲北京市社科聯(lián)學術成果獎,教育部學術成果獎,北京師范大學優(yōu)秀教材獎等。主要著作有:《王充哲學思想新探》、《王充評傳》、《虛實之辨》、《董學探微》、《秦漢思想史》、《天地奧秘的探索歷程》、《十五堂中國哲學課》、《十五堂中國國學課》、《十五堂中國儒學課》等二十余部,發(fā)表文章四百余篇。

圖書目錄

前   言 6 引言  儒學概況 1 一  儒·儒家·儒學 1 二  儒家經(jīng)典 3 三  著名儒家代表及學派 4 四  儒學的基本精神 5 五  儒家重要遺址 6 六  關于孔子標準像 7 【上編】  儒學歷程簡述 9 第一講  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與荀子 9 一  孔子生平 9 二  孔子的貢獻 9 三  孔子的影響 11 四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 12 五  荀子的生平與思想 14 第二講  秦朝焚書坑儒 18 一  先秦儒家獨立精神 18 二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20 三  焚書坑儒 22 第三講  漢朝獨尊儒術 24 一  儒學創(chuàng)新,服務政治 24 二  從《史記》看漢朝的獨尊儒術 27 三  從人才選用看漢朝的獨尊儒術 29 第四講  漢唐經(jīng)學 31 一  經(jīng)學是獨尊儒術的結果 31 二  五經(jīng)簡介 31 三  漢代經(jīng)學 33 四  唐代經(jīng)學 36 第五講  兩宋理學 38 一  二程“天理” 38 二  朱熹理學 39 第六講  宋明心學 45 一  陸九淵心學 46 二  陽明學 48 第七講  傳承革新與近代批判 51 一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51 二  傳承改革,綜合創(chuàng)新 54 三  勢非圣意,理在民心 56 四  舊儒新潮,五四運動 58 【中編】  儒學關鍵詞 61 第八講  儒家談孝 61 一  孝出于報答養(yǎng)育之恩 61 二  《孝經(jīng)》的內(nèi)容與孝的意義 61 三  對應原則與孝的誤解 62 四  孝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 65 五  現(xiàn)代的孝德分析評價 67 六  關于孝的兩大爭議 68 第九講  儒家談仁 70 一  孔子論仁 70 二  孟子仁政 71 三  董仲舒說仁 72 四  對內(nèi)德治 75 五  治世以大德 78 六  對外德治 81 第十講  儒家談義 82 一  義與利 82 二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83 三  講義“功賢于耕織” 84 四  義者,宜也 86 第十一講  儒家談中 89 一  中 89 二  中庸 90 三  中和 92 第十二講  儒家談和 94 一  和而不同 94 二  團體內(nèi)部:家和萬事興 95 三  國家內(nèi)部:和諧 96 四  和為貴:和平共處 96 五  齊物我:人與自然的和諧 97 六  和諧與競爭 99 第十三講  儒家談禮 100 一  禮與樂 100 二  禮治與刑政 102 第十四講  儒家談德 103 一  重德輕才 104 二  唯才是舉 106 三  無求備于一人 108 四  德才須分析 110 五  親近來遠 111 第十五講  儒家談教化 112 一  教化為治國大務 113 二  太學為教化本原 115 三  人性是教化的根據(jù) 116 四  儒術是教化的原則 118 五  儒術的主要內(nèi)容 120 六  學習的態(tài)度與方法 120 七  教師 122 【下編】  儒學與當代社會 123 第十六講  批判儒學以后的反思 123 一  儒學妨礙經(jīng)濟發(fā)展嗎? 123 二  儒學妨礙科技進步嗎? 125 三  儒學違背社會文明嗎? 128 四  儒學是否過時了? 129 第十七講  當代儒學與中國政治 131 一  儒學不是一陣風 131 二  儒學就像一江水 132 三  儒學滋潤政治神經(jīng) 134 第十八講  儒學與人的和諧發(fā)展 141 一  經(jīng)濟上的調(diào)均思想 142 二  政治上的仁義原則 142 三  精神上的和諧觀念 143 第十九講  儒學現(xiàn)代化 147 一  什么是現(xiàn)代化 147 二  儒學已經(jīng)現(xiàn)代化 149 三  儒學需要繼續(xù)現(xiàn)代化 150 四  新儒家——以徐復觀為例 15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