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新媒體導論

新媒體導論

新媒體導論

定 價:¥39.00

作 者: 張基溫,張展赫 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新媒體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2472490 出版時間: 2017-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新媒體的出現(xiàn),使人類進入或正在進入一個人人皆媒、萬物皆媒的時代。在這重要的時刻,《新媒體導論》旨在從內涵角度,將讀者引入新媒體領域。全書共5章,依次為:第1章信息、傳播與媒體;第2章新媒體印象;第3章新媒體的技術元素;第4章新媒體的文化元素;第5章新媒體生態(tài)。這5章形成一條認識新媒體的思維路線,步步深入地帶領讀者建立起一個完整而準確的新媒體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本書重啟發(fā)引導,力求內容簡而精、思路清而新、概念準而深、案例豐而實,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傳播學、數(shù)字媒體、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行政以及市場營銷等專業(yè)的新媒體導論課程教材或公共課教材,也可以供公務員以及相關企業(yè)入職培訓或普及新媒體知識使用。

作者簡介

  張基溫,教授,學者。先后擔任名古屋大學訪問學者,山西財經大學、江南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南農業(yè)大學珠江學院、常熟理工學院、福建工程學院、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晉城學院等多所大學的專職、客座或兼職教授;兼任北京大學博雅方略城市發(fā)展與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顧問,山西省緊缺人才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課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國家NIT考試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新世紀專家學者協(xié)會副會長,太原市新媒體促進會顧問。已發(fā)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已出版著作105種。張展赫,北京大道精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新媒體產業(yè)聯(lián)盟副秘書長、山西科技傳媒產業(yè)技術聯(lián)盟常務理事、太原市新媒體產業(yè)促進會會長。曾深耕傳統(tǒng)媒體,在電視、雜志、電臺、報紙從事運營管理多年。近年來潛心研究新媒體產業(yè)發(fā)展與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并從事新媒體社群組織的運營與管理工作。

圖書目錄

第1章 信息、傳播與媒體 1
1.1 信息 1
1.1.1 信息的定義 1
1.1.2 信息的屬性 4
1.2 傳播 10
1.2.1 傳播的概念 10
1.2.2 傳播類型 13
1.2.3 人類社會網絡與梅特卡夫法則 16
1.3 媒體 17
1.3.1 媒體的一般概念 17
1.3.2 媒體類別 18
1.3.3 媒體演進 20
習題 30
第2章 新媒體印象 35
2.1 新媒體基礎:搜索引擎與門戶網站 35
2.1.1 搜索引擎 35
2.1.2 門戶網站 38
2.2 網絡社交與網絡社區(qū) 42
2.2.1 BBS 43
2.2.2 QQ 45
2.2.3 微信 45
2.3 網絡個人空間 49
2.3.1 博客 49
2.3.2 微博 52
2.3.3 網絡直播 54
2.3.4 微信公眾號 56
2.4 傳統(tǒng)媒體的新形態(tài) 57
2.4.1 IPTV 57
2.4.2 播客 58
2.4.3 網絡出版與手機出版 60
2.4.4 動畫 63
2.4.5 網絡游戲 66
2.5 其他重要新媒體形態(tài) 69
2.5.1 在線調查與在線投票 69
2.5.2 MOOC與SPOC 73
2.6 現(xiàn)代新媒體定義 75
2.6.1 基于技術和傳播工具的新媒體定義 75
2.6.2 基于媒介對于人的延伸角度的新媒體定義 76
2.6.3 “新媒體”的其他定義 77
2.7 現(xiàn)代新媒體的基本特點 77
2.7.1 現(xiàn)代新媒體的人際關系特征 78
2.7.2 現(xiàn)代新媒體的媒介特征 78
2.7.3 現(xiàn)代新媒體的時空特征 79
2.7.4 現(xiàn)代新媒體的傳播特征 79
2.7.5 現(xiàn)代新媒體的行業(yè)特征 81
習題 82
第3章 新媒體的技術元素 84
3.1 信息編碼基礎 84
3.1.1 數(shù)值數(shù)據(jù)的0、1編碼 84
3.1.2 西文字符的0、1編碼 87
3.1.3 漢字的0、1編碼 89
3.1.4 文本壓縮 92
3.2 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技術基礎 93
3.2.1 Neumann計算機體系組成 93
3.2.2 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存儲原理 94
3.2.3 計算機的運算器和寄存器 95
3.2.4 計算機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96
3.2.5 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的標準輸入輸出 98
3.2.6 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的自我管理 110
3.3 多媒體技術 114
3.3.1 多媒體技術概述 114
3.3.2 音頻處理技術 117
3.3.3 圖形圖像處理技術 121
3.3.4 動畫制作 125
3.3.5 視頻處理技術 126
3.3.6 非線性編輯 127
3.4 通信技術基礎 129
3.4.1 通信系統(tǒng)與信號 129
3.4.2 信道及其類型 130
3.4.3 信道的技術指標 132
3.4.4 多路復用 135
3.4.5 移動通信的基本類型 138
3.5 計算機網絡基礎 140
3.5.1 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 140
3.5.2 IP地址、路由與端口號 143
3.5.3 接入技術 145
3.6 Web技術 149
3.6.1 URI與URL 150
3.6.2 Web的原理 151
3.6.3 搜索引擎與網絡信息搜索 154
3.7 移動通信客戶端技術 156
3.7.1 手機網絡制式 156
3.7.2 智能手機及其特點 160
3.7.3 智能手機的軟件系統(tǒng) 162
習題 163
第4章 新媒體的文化元素 168
4.1 文化與亞文化 168
4.1.1 文化概述 168
4.1.2 亞文化 172
4.2 新媒體亞文化 178
4.2.1 網絡社區(qū)亞文化 178
4.2.2 粉絲文化 185
4.2.3 網紅文化 186
4.2.4 點贊文化 187
4.2.5 網絡流行語言 188
4.3 創(chuàng)意文化 193
4.3.1 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思維與創(chuàng)意設計 193
4.3.2 創(chuàng)意思維的形式 193
4.3.3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 195
4.4 新媒體文化的藝術細胞 197
4.4.1 藝術概述 197
4.4.2 游戲心理與游戲文化 199
4.4.3 新媒體藝術 204
4.4.4 色彩文化與藝術 207
習題 216
第5章 新媒體生態(tài) 222
5.1 新媒體生態(tài)威脅 222
5.1.1 不良行為危害 222
5.1.2 不良信息侵擾 225
5.1.3 網絡暴力 226
5.1.4 負面擬像與“電子鴉片”侵害 228
5.1.5 網絡欺詐 232
5.1.6 知識產權侵犯 238
5.1.7 惡意代碼和黑客攻擊 239
5.1.8 偽基站攻擊 242
5.1.9 網絡黑社會 245
5.2 新媒體生態(tài)保護 245
5.2.1 弘揚正能量亞文化 245
5.2.2 新媒體指數(shù) 247
5.2.3 新媒體素養(yǎng)與道德規(guī)范 254
5.2.4 新媒體法制環(huán)境 265
5.2.5 新媒體安全技術與管理 273
習題 277
附錄A 一組常用的QQ表情包 282
參考文獻 28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