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早期京劇藝人——梅巧玲
第一節(jié) 生年之跡
第二節(jié) 藝術特點
第三節(jié) 生平交游
第四節(jié) 對梅蘭芳和后人的影響
第二章 從三類新編劇目看梅蘭芳的藝術革新
第一節(jié) 三個關鍵詞
第二節(jié) 梅蘭芳與他的創(chuàng)作時代
第三節(jié) 全面促成“梅派”藝術確立的功臣——綴玉軒創(chuàng)作集體
第四節(jié) 處于繼承與發(fā)展中的梅蘭芳
第五節(jié) 余論
第三章 梅蘭芳三種類型新編劇目藝術述評
第一節(jié) 三類新編劇目史述
第二節(jié) 三類新編劇目的革新成就和不足——京劇唱腔藝術欣賞管窺
第五章 梅蘭芳中青年時期的戲曲理論自覺
第六章 梅蘭芳與劇評家——以蘇少卿與徐凌霄為例
第一節(jié) 蘇少卿:三論“四大名旦”
第二節(jié) 徐凌霄:綜核新舊的三次對話
第七章 名實之辯——對梅蘭芳“'移步'而不'換形'”說的時代解讀
第一節(jié) 風波的前因后果
第二節(jié) “內容與形式的一致性”
第三節(jié) 梅蘭芳所言“'移步'而不'換形'”之“形”不是“內容與形式”之“形”
第四節(jié) 究竟什么是梅蘭芳本意的“移步”和“換形”之實呢?
第五節(jié) 梅蘭芳始終沒有在實際意義上放棄過“'移步'而不'換形'”
第六節(jié) 北京文藝界的朋友們也有了新的看法
第七節(jié) 小結
第八章 1913—2003年梅學研究成果綜述
第一節(jié) 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梅蘭芳研究
第二節(jié) 新中國成立之后十七年的梅蘭芳研究
第三節(jié) “文革”后的梅蘭芳研究
第四節(jié) 21世紀梅蘭芳研究的展望
附錄一:1913—2003年梅學研究專著目錄提要
附錄二:1913—2003年梅學研究論文索引稿(未結集)
張二奎與張勝奎
《空城計》中諸葛亮戴朝珠源于何時
“程派”藝術在21世紀的發(fā)展
道術并舉 劇學先驅——讀《齊如山劇學研究》有感
跋:梅葆玖先生與昆曲的不解之緣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