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cè)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西安魚化寨(全四冊(cè))

西安魚化寨(全四冊(cè))

西安魚化寨(全四冊(cè))

定 價(jià):¥1800.00

作 者: 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研究院 著
出版社: 科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xiàng):
標(biāo) 簽: 歷史 文物考古

ISBN: 9787030443199 出版時(shí)間: 2017-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shù): 1552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系西安魚化寨遺址田野考古發(fā)掘報(bào)告。魚化寨遺址位于西安西郊皂河西岸的二級(jí)臺(tái)地上,發(fā)現(xiàn)于1937年,是關(guān)中地區(qū)發(fā)現(xiàn)較早的史前遺址之一。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研究院對(duì)魚化寨遺址進(jìn)行了全面勘探和重點(diǎn)發(fā)掘,總發(fā)掘面積2861平方米,共發(fā)現(xiàn)各類遺跡531處,其中房址107座、灰坑255座、灶址29座、窯址1座、壕溝2條、土坑墓14座,甕棺慕123座,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時(shí)間跨度較大,是一處大型史前環(huán)壕聚落遺址。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公布了此次考古發(fā)掘的遺跡與遺物,為研究關(guān)中地區(qū)老官臺(tái)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shí)物資料。

作者簡介

  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研究院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概述 第一章 自然環(huán)境與歷史沿革(3) 一、地理位置(3) 二、自然環(huán)境(4) 三、歷史沿革(5) 第二章 發(fā)現(xiàn)與發(fā)掘經(jīng)過(7) 一、遺址的發(fā)現(xiàn)(7) 二、發(fā)掘經(jīng)過(8) 第三章 資料整理與報(bào)告編寫(10) 一、資料整理與報(bào)告編寫過程(10) 二、報(bào)告編寫體例說明(11) 第二編 發(fā)掘資料 第一章 地層堆積(15) 第一節(jié) 三區(qū)地層堆積(15) 第二節(jié) Ⅱ區(qū)地層堆積(16) 一、地層堆積(16) 二、出土遺物(17) 第三節(jié) Ⅲ區(qū)地層堆積(25) 一、地層堆積(25) 二、出土遺物(26) 第二章 仰韶文化第⑨~⑥層遺存(71) 第一節(jié) 房址(71) 第二節(jié) 灶址(97) 第三節(jié) 灰坑(97) 第三章 仰韶文化第④~⑧層遺存(154) 第一節(jié) 房址(155) 第二節(jié) 灶址(353) 第三節(jié) 灰坑(355) 第四節(jié) 土坑墓(497) 第五節(jié) 甕棺墓 (514) 第四章 仰韶文化第③層遺存(617) 第一節(jié) 房址(617) 第二節(jié) 灶址(699) 第三節(jié) 灰坑(714) 第四節(jié) 窯址(884) 第五節(jié) 壕溝(890) 一、G1(890) 二、G2(925) 第六節(jié) 甕棺墓(947) 第五章 仰韶文化第②層遺存(971) 第一節(jié) 灰坑 (972) 第二節(jié) 土坑墓(1210) 第三節(jié) 甕棺墓(1211) 第六章 龍山文化遺存(1212) 第三編 初步研究 第一章 分期研究(1221) 一、地層關(guān)系(1221) 二、早期遺存的分期(1221) 三、典型陶器的組合與分期(1232) 四、晚期遺存的分期(1234) 五、各期的年代及性質(zhì)(1236) 第二章 各期遺存的文化面貌(1238) 一、老官臺(tái)文化遺存(1238) 二、仰韶文化遺存 (1238) 三、龍山文化遺存(1243) 第三章 仰韶文化甕棺墓研究(1244) 一、出土器物性質(zhì)分析(1244) 二、特殊葬具反映葬俗分析(1245) 三、仰韶文化晚期甕棺墓分析(1246) 第四章 出土入骨的研究(1248) 一、年齡的鑒定結(jié)果(1248) 二、年齡的統(tǒng)計(jì)分析(1254) 三、下頜骨的相關(guān)測量數(shù)據(jù)(1255) 四、四肢骨的觀察、測量及探討(1255) 五、病理狀況(1257) 六、小結(jié)(1257) 第五章 出土動(dòng)物遺存分析(1258) 一、前言(1258) 二、分類簡述(1258) 三、各遺跡單位動(dòng)物骨骼保存分布情況(1286) 四、小結(jié)(1301) 第六章 植物遺存報(bào)告(1312) 一、采樣與浮選(1312) 二、浮選結(jié)果(1313) 三、分析討論(1321) 四、結(jié)語(1326) 第七章 出土仰韶文化早期彩陶的初步科學(xué)分析 (1327) 結(jié)語(1334) 附表(1335) Abstract(1464) 要約(1471) 后記(1478) 插圖目錄 圖一 魚化寨遺址地理位置及附近部分史前遺址分布圖(3) 圖二 魚化寨遺址地形圖(7) 圖三 魚化寨遺址發(fā)掘區(qū)位置圖(8) 圖四 魚化寨遺址布方及環(huán)壕范圍圖(插頁) 圖五 I區(qū)T0415、T0416西壁剖面圖(15) 圖六 Ⅱ區(qū)T0203西壁剖面圖(16) 圖七 Ⅱ區(qū)②層出土遺物(18) 圖八 Ⅱ區(qū)③層出土陶器(19) 圖九 Ⅱ區(qū)③層土遺物(21) 圖一〇 Ⅱ區(qū)③層出土骨器(22) 圖一一 Ⅱ區(qū)④層出土陶器(23) 圖一二 Ⅱ區(qū)④層出土遺物(24) 圖一三 Ⅲ區(qū)T0809、T0810、T0811、T0812、T0813、T0814、T0815、T0816、T0817、T0818、T0819西壁剖面圖(插頁) 圖一四 Ⅲ區(qū)T0212、T0312、T0412、T0512、T0612、T0712、T0812、T0912、T1012、T1112、T1212、T131北壁剖面圖(插頁) 圖一五 Ⅲ區(qū)②層出土陶器(27) 圖一六 Ⅲ區(qū)②層出土陶器(28) 圖一七 Ⅲ區(qū)②層出土陶器(30) 圖一八 Ⅲ區(qū)②層出土遺物(31) 圖一九 Ⅲ區(qū)③層土陶器(32) 圖二〇 Ⅲ區(qū)③層出土陶缽(34) 圖二一 Ⅲ區(qū)③層出土陶器(36) 圖二二 Ⅲ區(qū)③層出土遺物(37) 圖二三 Ⅲ區(qū)③層出土遺物(39) 圖二四 Ⅲ區(qū)④層出土陶器(41) 圖二五 Ⅲ區(qū)④層土遺物(43) 圖二六 Ⅲ區(qū)④層出土遺物(44) 圖二七 Ⅲ區(qū)⑤層出土陶器(46) 圖二八 Ⅲ區(qū)⑤層出土遺物(47) 圖二九 Ⅲ區(qū)⑥層出土陶器(49) 圖三〇 Ⅲ區(qū)⑥層出土遺物(51) 圖三一 Ⅲ區(qū)⑦層土陶器(52) 圖三二 Ⅲ區(qū)⑦層出土遺物(53) 圖三三 Ⅲ區(qū)⑦層出土遺物(54) 圖三四 Ⅲ區(qū)⑧層出土遺物(56) 圖三五 Ⅲ區(qū)⑧層出土骨器(58) 圖三六 Ⅲ區(qū)⑨層出土陶器(59) 圖三七 Ⅲ區(qū)⑨層土遺物(61) 圖三八 Ⅲ區(qū)⑩層出土陶器(63) 圖三九 Ⅲ區(qū)⑩層出土遺物(64) 圖四〇 Ⅲ區(qū)⑩層出土陶器(66) 圖四一 Ⅲ區(qū)⑩層出土遺物(67) 圖四二 Ⅲ區(qū)⑧層出土遺物(69) 圖四三 Ⅲ區(qū)⑨~⑥層下遺跡分布圖(72) 圖四四 F14平、剖面圖(73) 圖四五 F32平、剖面圖(74) 圖四六 F32出土陶器(75) 圖四七 F32出土遺物(76) 圖四八 F46平、剖面圖(77) 圖四九 F46土陶器(78) 圖五〇 F49平、剖面圖(79) 圖五一 F49出土遺物(81) 圖五二 F52平、剖面圖(82) 圖五三 F52出土陶器(83) 圖五四 F52出土遺物(85) 圖五五 F69平、剖面圖(86) 圖五六 F69出土陶器(87) 圖五七 F70平、剖面圖(87) 圖五八 F70出土陶器(88) 圖五九 F72平、剖面圖(89) 圖六〇 F72出土遺物(91) 圖六一 F76平、剖面圖(92) 圖六二 F76出土陶器(94) 圖六三 F76出土陶器(95) 圖六四 F86平、剖面圖(96) 圖六五 214平、剖面圖(97) 圖六六 H143平、剖面圖(98) 圖六七 H146平、剖面圖(98) 圖六八 H146土陶器(100) 圖六九 H146出土陶器(100) 圖七〇 H147平、剖面圖(101) 圖七一 H147出土遺物(102) 圖七二 H148平、剖面圖(103) 圖七三 H148出土遺物(104) 圖七四 H154平、剖面圖(105) 圖七五 H154出土陶銼(105) 圖七六 H155平、剖面圖(106) 圖七七 H155出土陶器(107) 圖七八 H155出土遺物(107) 圖七九 H157平、剖面圖(108) 圖八〇 H157土陶器(109) 圖八一 H158出土平、剖面圖(109) 圖八二 H158出土陶器(110) 圖八三 H166平、剖面圖(111) 圖八四 H166出土陶器(112) 圖八五 H177平、剖面圖(113) 圖八六 H177土陶器(114) 圖八七 H177出土遺物(115) 圖八八 H181平、剖面圖(115) 圖八九 H181出土陶器(117) 圖九〇 H196平、剖面圖(118) 圖九一 H196出土石器(118) 圖九二 H197平、剖面圖(118) 圖九三 H197出土陶器(119) 圖九四 H198平、剖面圖(120) 圖九五 H198出土陶器(121) 圖九六 H200平、剖面圖(122) 圖九七 H200出土陶器(123) 圖九八 H200土陶缽(124) 圖九九 H200出土遺物(125) 圖一〇〇 H201平、剖面圖(126) 圖一〇一 H201出土陶器(128) 圖一〇二 H201出土遺物(129) 圖一〇三 H202平、剖面圖(130) 圖一〇四 H202出土陶器(132) 圖一〇五 H202土遺物(133) 圖一〇六 H224平、剖面圖(133) 圖一〇七 H224出土陶器(134) 圖一〇八 H224出土遺物(135) 圖一〇九 H225平、剖面圖(136) 圖一一〇 H225出土遺物(137) 圖一一一 H228平、剖面圖(138) 圖一一二 H228出土遺物(138) 圖一一三 H229平、剖面圖(139) 圖一一四 H229出土陶器(141) 圖一一五 H229出土遺物(143) 圖一一六 H231平、剖面圖(144) 圖一一七 H23出土陶器(144) 圖一一八 H235平、剖面圖(145) 圖一一九 H235出土陶器(147) 圖一二〇 H235出土陶缽(148) 圖一二一 H235出土遺物(149) 圖一二二 H243平、剖面圖(150) 圖一二三 H243土陶器(150) 圖一二四 H243出土陶器(151) 圖一二五 H253平、剖面圖(152) 圖一二六 H253出土遺物(153) 圖一二七 Ⅱ區(qū)④層下遺跡分布圖(154) 圖一二八 Ⅲ區(qū)④~⑧層下遺跡分布圖(插頁) 圖一二九 TG1④層下遺跡分布圖(156) 圖一三〇 F2平、剖面圖(156) 圖一三一 F2出土陶器(157) 圖一三二 F2出土陶器(159) 圖一三三 出土遺物(160) 圖一三四 F5平、剖面圖(161) 圖一三五 F5土陶器(162) 圖一三六 F6平、剖面圖(163) 圖一三七 F6出土遺物(164) 圖一三八 F8平、剖面圖(165) 圖一三九 F8出土陶器(167) 圖一四〇 F8出土陶罐(168) 圖一四一 F8出土陶器(170) 圖一四二 F8土陶甕(171) 圖一四三 F8出土遺物(172) 圖一四四 F15平、剖面圖(173) 圖一四五 F15出土陶器(175) 圖一四六 F15出土遺物(176) 圖一四七 F17平、剖面圖(177) 圖一四八 F17土陶器(179) 圖一四九 F17出土遺物(180) 圖一五〇 F20平、剖面圖(181) 圖一五一 F20出土陶器(183) 圖一五二 F20出土陶器(185) 圖一五三 F20出土遺物(187) 圖一五四 F21平、剖面圖(188) 圖一五五 F21出土陶器(190) 圖一五六 F21出土陶缽(191) 圖一五七 F21出土陶器(192) 圖一五八 F22平、剖面圖(193) 圖一五九 F23平、剖面圖(194) 圖一六〇 F23土遺物(195) 圖一六一 F24平、剖面圖(196) 圖一六二 F24出土陶器(196) 圖一六三 F25平、剖面圖(197) 圖一六四 F25出土遺物(199) 圖一六五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