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前五三—一八),字子云,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郫縣)人。西漢末年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語言學家。揚雄一生寂寞清靜,晚年模仿《論語》而著《法言》,在《漢書?揚雄傳》中言“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逼鋾粌H在思想上尊崇孔子,在體例的模仿上十分相似?!斗ㄑ浴烦蓵谖鳚h末年,后受到后世儒家學者的重視,被認為是儒學經典之一?!斗ㄑ浴啡珪彩硎?,分“學行”“吾子”“修身”“問道”等篇,內容廣泛,包括思想、政治、經濟、天文、文學、軍事等等方面,而且書內還涉及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學術派別,以及其他文學著作等。在成書后,歷代學者都對《法言》十分重視,作??弊⑨屨卟环ζ淙?。揚雄弟子候芭最先為其作注,《法言》六卷,晉時李軌作《揚子法言注》十三卷,隋唐時期辛德源和柳宗元作注《法言》。宋景佑三年(一〇三六)宋咸在李軌、柳宗元注本的基礎上重新作注,此外還有宋吳秘注本,北宋時期司馬光以國子監(jiān)所刊李軌注及柳宗元補缺為底本,并結合宋咸、吳秘兩家注本,終成《集注》,共十卷,稱“五臣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