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001
第一編 中國繪畫淵源
一、原始時代、漢及漢以前/003
1.原始時代/003
2.戰(zhàn)國時代及楚帛畫/004
3.漢帛畫、墓壁畫/005
二、魏晉、南北朝/007
1.文人畫家的出現(xiàn),謝赫提出“六法”/007
2.山水畫種的獨立及顧愷之的《畫云臺山記》/009
三、隋、唐時期/011
1.隋朝時南、北畫風進一步交匯融合/011
2.承六朝余緒的初唐繪畫/012
3.盛唐繪畫的普及、發(fā)展直至極盛/013
4.以筆墨情趣為主的中唐山水畫/019
5.花鳥畫的創(chuàng)立/020
6.晚唐繪畫和畫院的出現(xiàn)/021
四、五代/023
1.西蜀、南唐畫院的設立/023
2.五代十國各地豐富的畫法/024
3.各呈特色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028
五、宋代/032
1.范寬、郭熙/032
2.畫院內外的畫家/033
3.北宋晚期進入全盛的畫院/034
4.北宋后期文人畫的興起/035
5.其他畫家/037
6.南渡后畫風的重大轉變/038
7.金和遼的繪畫/041
六、元代/043
1.趙孟頫與“師古”運動/043
2.文人畫的興盛/044
3.元四家/047
七、明代/051
1.以畫院為中心的花鳥畫,051
2.浙派山水畫/053
3.明四家/054
4.董其昌及其“畫中九友”/058
5.明代后期的人物畫家丁云鵬、陳洪綬/059
6.明代后期又樹一幟的水墨寫意花鳥畫/061
八、清代/063
1.清初六家/063
2.四高僧/066
3.龔賢為首的“金陵八家”/069
4.揚州八怪/070
5.清代畫院及外籍畫家/072
九、近現(xiàn)代/074
1.海派/074
2.傳統(tǒng)派,076
3.嶺南派,078
第二編 書法的發(fā)展及淵源
一、甲骨文、金文、石鼓文/083
二、秦統(tǒng)一文字由大篆改為小篆/085
三、漢代的隸書/087
四、從隸書到八分,由八分至正楷/089
五、由隸書變化出草書/091
六、由楷書和草書創(chuàng)出行書/092
七、書法普及的南北朝/094
1.羊欣、王僧虔/094
2.智永/095
八、鼎盛的唐代書法/096
1.初唐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096
2.盛唐的張旭、懷素、顏真卿/098
3.中唐的柳公權、裴休、杜牧/100
九、提倡帖學的宋代/102
1.《淳化閣帖》,102
2.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102
十、溯源晉、唐的元代書法/106
1.“二雄”趙孟顆、鮮于樞/106
2.富有個性的耶律楚材、楊維楨/107
十一、師學古人的明代書法/108
1.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108
2.富創(chuàng)意的宋克、張弼等/110
十二、清代帖學家與碑學家/112
1.帖學家傅山、王鐸、劉墉/112
2.勇于個性創(chuàng)造的鄭燮、金農/114
3.碑學家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114
第三編 中國繪畫理論
一、魏、晉、南北朝/119
1.顧愷之的畫論/119
2.謝赫的“六法”/120
3.宗炳、王微創(chuàng)山水畫論/121
二、唐代/123
1.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123
2.從張懷罐的“神、妙、能”到朱景玄的“神、妙、能、逸”再至黃休復對四格格序的改變/126
……
第四編 書法理論
第五編 國畫的鑒定
第六編 書法的鑒定
第七編 作偽的鑒定
第八編 鑒別真?zhèn)蔚姆椒耙c
第九編 鑒定的輔助手段
第十編 歷代宮廷與民間的書畫流傳與鑒藏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