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農(nóng)業(yè)科學(xué)園藝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

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

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

定 價(jià):¥80.00

作 者: 王寶山 著
出版社: 科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xiàng):
標(biāo) 簽: 農(nóng)業(yè)/林業(yè) 園藝

ISBN: 9787030514929 出版時(shí)間: 2017-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72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是著者在近30年鹽堿地科研和實(shí)踐工作并參考國內(nèi)外同行研究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完成的?!尔}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突出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介紹,力求圖文并茂、語言簡潔、通俗易懂?!尔}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共9章,為了使讀者更好地掌握鹽堿地植物種植技術(shù)的要點(diǎn)并靈活運(yùn)用,首先對鹽堿地及其特性(第一章)、鹽堿地改良和利用(第二章)、鹽生植物(第三章)、鹽堿土壤對植物的危害及植物耐鹽性(第四章)、種植鹽生植物對鹽堿地的改良作用(第五章)進(jìn)行了簡要論述,然后重點(diǎn)介紹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的基本理論及技術(shù)(第六章)、鹽堿地主要耐鹽作物栽培技術(shù)(第七章)、鹽堿地主要經(jīng)濟(jì)植物栽培技術(shù)(第八章)、鹽堿地主要綠化植物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第九章)。《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的重點(diǎn)是介紹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因此,第六章到第九章介紹的20種耐鹽植物的鹽堿地栽培技術(shù)是作者多年鹽堿地種植和栽培研究的積累及總結(jié),具有非常強(qiáng)的可操作性和指導(dǎo)性,基本涵蓋了我國北方鹽堿地種植的大部分植物種類。

作者簡介

  王寶山 著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鹽堿地及其特性1
1.1鹽堿地的形成1
1.1.1鹽的來源1
1.1.2鹽的去除2
1.2鹽堿地的面積及分布3
1.2.1世界鹽堿地的面積及分布3
1.2.2中國鹽堿地的面積及分布4
1.3鹽堿土分類及特性7
1.3.1鹽堿土分類7
1.3.2鹽堿土特性8
主要參考文獻(xiàn)10
第二章鹽堿地改良和利用11
2.1水利方法11
2.2物理方法12
2.3化學(xué)方法14
2.4生物學(xué)方法14
主要參考文獻(xiàn)17
第三章鹽生植物18
3.1鹽生植物定義18
3.2鹽生植物資源19
3.2.1鹽生植物類型19
3.2.2鹽生植物種類20
3.2.3鹽生植物分布21
3.3鹽生植物的開發(fā)利用及保護(hù)29
3.3.1鹽生植物資源的合理利用29
3.3.2鹽生植物資源的保護(hù)30
3.4鹽生植物在植物抗鹽機(jī)制研究中的作用31
主要參考文獻(xiàn)31
第四章鹽堿土壤對植物的危害及植物耐鹽性32
4.1鹽漬土壤對植物的傷害32
4.1.1植物生長的最適鹽度、耐鹽閾值和存活閾值32
4.1.2鹽害33
4.2植物的抗鹽性45
4.3植物的抗鹽機(jī)制46
4.3.1泌鹽鹽生植物的泌鹽結(jié)構(gòu)和泌鹽機(jī)制48
4.3.2拒鹽鹽生植物的拒鹽機(jī)制53
4.3.3真鹽生植物及其耐鹽機(jī)制56
主要參考文獻(xiàn)60
第五章種植鹽生植物對鹽堿地的改良作用64
5.1鹽生植物的引種馴化64
5.1.1畢氏海蓬子的引種馴化64
5.1.2鹽地堿蓬66
5.2黃河三角洲鹽生植物的引種馴化66
5.3鹽生植物在改良鹽堿地土中的作用68
5.3.1降低土壤含鹽量、增加土壤有機(jī)質(zhì)含量69
5.3.2改善土壤養(yǎng)分平衡71
5.3.3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樣性72
5.3.4增加土壤動(dòng)物種類和數(shù)量73
5.3.5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74
主要參考文獻(xiàn)75
第六章鹽堿地植物栽培技術(shù)的基本理論及技術(shù)77
6.1植物選擇77
6.2整地與澆地77
6.3施肥78
6.4播種79
6.5覆膜栽培79
6.6保苗80
6.7合理密植81
6.8病蟲防治81
6.9除草81
6.10化控82
6.11灌溉與排水82
6.12及時(shí)收獲和儲藏83
主要參考文獻(xiàn)83
第七章鹽堿地主要耐鹽作物栽培技術(shù)85
7.1鹽堿地小麥栽培技術(shù)85
7.1.1選用耐鹽冬小麥品種86
7.1.2播前淡水壓鹽86
7.1.3施足基肥86
7.1.4播種86
7.1.5冬小麥冬前管理86
7.1.6返青至灌漿期管理87
7.1.7適時(shí)收獲87
7.1.8覆膜穴播是鹽堿地小麥栽培的核心技術(shù)87
7.2鹽堿地棉花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88
7.2.1改良培肥鹽堿地89
7.2.2促進(jìn)出苗和成苗90
7.2.3科學(xué)施肥90
7.2.4簡化棉田管理91
7.2.5注意事項(xiàng)92
7.3鹽堿地甜高粱栽培技術(shù)92
7.3.1選種94
7.3.2選地及整地94
7.3.3大水壓堿94
7.3.4施基肥94
7.3.5翻地整地95
7.3.6播種95
7.3.7田間管理95
7.3.8收獲96
7.3.9儲藏96
7.4鹽堿地甜菜栽培技術(shù)97
7.4.1選用適合的耐鹽甜菜品種98
7.4.2播前淡水壓鹽98
7.4.3施肥98
7.4.4播種98
7.4.5除草100
7.4.6防治病蟲害100
7.4.7收獲和越冬儲存100
7.5鹽堿地甘薯栽培技術(shù)101
主要參考文獻(xiàn)105
第八章鹽堿地主要經(jīng)濟(jì)植物栽培技術(shù)107
8.1鹽堿地蘆竹栽培技術(shù)107
8.1.1整地與基肥109
8.1.2合理密植109
8.1.3田間管理110
8.1.4蘆竹田套作111
8.1.5收獲111
8.2鹽堿地冬棗栽培技術(shù)111
8.2.1生物學(xué)特性111
8.2.2枝芽特點(diǎn)與花芽分化規(guī)律112
8.2.3育苗112
8.2.4建園與管理113
8.2.5肥水管理114
8.2.6整形修剪115
8.2.7提高座果率的主要措施115
8.2.8病蟲害防治116
8.2.9采收與儲藏118
8.3鹽堿地鹽地堿蓬栽培技術(shù)118
8.3.1作為蔬菜栽培技術(shù)要點(diǎn)119
8.3.2收獲種子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120
8.4鹽堿地菊芋栽培技術(shù)121
8.4.1生物學(xué)特性121
8.4.2經(jīng)濟(jì)價(jià)值121
8.4.3濱海鹽堿地菊芋水、肥、鹽耦合特性122
8.4.4鹽堿地菊芋栽培技術(shù)123
8.5鹽堿地海濱錦葵栽培技術(shù)126
8.5.1海濱錦葵的生物學(xué)特性126
8.5.2海濱錦葵的利用價(jià)值127
8.5.3鹽堿地海濱錦葵種植技術(shù)127
8.6鹽堿地能源草栽培技術(shù)129
8.6.1‘雜交狼尾草’種苗的越冬儲存129
8.6.2移栽大田前淡水壓鹽130
8.6.3覆蓋地膜130
8.6.4施足基肥130
8.6.5移栽130
8.6.6種植后管理131
8.6.7適時(shí)收獲131
8.6.8選擇適宜時(shí)間保存種苗131
8.7鹽堿地海蓬子栽培技術(shù)131
8.7.1大田整理132
8.7.2播種132
8.7.3田間管理133
8.7.4收獲期管理133
主要參考文獻(xiàn)133
第九章鹽堿地主要綠化植物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135
9.1鹽堿地檉柳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135
9.1.1育苗137
9.1.2扦插后管理138
9.1.3鹽漬土檉柳造林及城市綠化技術(shù)139
9.2鹽堿地沙棗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140
9.2.1播種育苗141
9.2.2扦插育苗141
9.2.3沙棗組織培養(yǎng)與快速繁殖142
9.2.4田間管理142
9.3鹽堿地白蠟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143
9.3.1砧木育苗144
9.3.2良種嫁接144
9.3.3造林145
9.4鹽堿地苦楝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146
9.4.1果實(shí)的采收與種子處理147
9.4.2播種育苗147
9.4.3定植及管理148
9.4.4病蟲害防治149
9.5鹽堿地榆樹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149
9.5.1砧木苗培育150
9.5.2良種嫁接151
9.5.3出圃造林152
9.5.4栽培管理152
9.6鹽堿地星星草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153
9.6.1選種153
9.6.2播種153
9.6.3田間管理154
9.6.4適時(shí)刈割和儲存154
9.6.5星星草作為鹽堿地綠化草坪草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154
9.7鹽堿地蜀葵種植及栽培技術(shù)155
9.7.1育苗156
9.7.2移栽157
9.7.3花期水肥管理157
9.7.4修剪方法157
9.7.5病蟲害防治157
9.7.6定期更換158
主要參考文獻(xiàn)15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