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摸索(1982—1984年)
二、啟程(1984—1987年)
三、閉關(1987—1989年)
四、留學(1989—1994年)
五、歸鄉(xiāng)(1994—2001年)
六、冒險(2001—2015年)
七、未央(2015—)
中國古代巫覡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地位
一、引言
二、神話與傳說中的古代巫覡
三、先秦時期的巫官、官巫及其職事
四、先秦時期的民巫與營業(yè)之巫
五、先秦諸子對巫覡的態(tài)度
六、禁巫與抑巫
七、秦漢時期的巫覡
八、結語
中國中古時期的巫者與政治
一、引言
二、三國時期(220—280年)
三、兩晉十六國時期(265—420年)
四、南北朝時期(420—589年)
五、隋朝(581—618年)
六、帝王崇信巫者之緣由
七、結語
“舊俗”與“新風”
——試論宋代巫覡信仰的特色
一、引言
二、祀神的改變
三、儀式的新貌
四、結語
附錄陳淳:《上趙寺丞論淫祀》
清代臺灣的巫覡與巫俗
——以《臺灣文獻叢刊》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討
一、引言
二、“童乩”與巫覡釋義
三、巫覡的信仰對象
四、童乩的儀式特質
五、童乩的社會角色
六、士人對于童乩的態(tài)度
七、結語
醫(yī)者或病人
——童乩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與形象
一、引言
二、“童乩”釋義
三、童乩的醫(yī)療者角色
四、童乩的疾病觀與醫(yī)療法
五、精神異常與人格解離
六、巫病與成乩
七、另一種病人
八、結語:另一種醫(yī)者
臺灣童乩的儀式裝扮
一、引言
二、童乩的服飾與法器
三、傳統文獻對于“童乩”裝扮的描述
四、近代學者對于“童乩”裝扮的觀察
五、童乩儀式裝扮的特點
六、童乩儀式裝扮的宗教與社會意涵
七、結語
中國的“巫醫(yī)”傳統
一、引言:“獵巫”的醫(yī)學史?
二、巫為醫(yī)先
三、“巫醫(yī)”考釋
四、巫醫(yī)同職共事
五、病人巫醫(yī)兼致
六、信巫不信醫(yī)
七、不用巫醫(yī)與巫醫(yī)無用
八、結語:在批判與禁斷之下
附錄:略論占卜與醫(yī)療之關系
——以中國漢隋之間卜者的醫(yī)療活動為主的初步探討
一、引言
二、卜者與治病者
三、漢隋之間卜者的治病事例
四、占卜的醫(yī)療功能
五、結語
征引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