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中醫(yī)經典大全》全套書共7種23冊:《黃帝內經·素問》大字繁體拼音本(全9冊);本書以影宋本《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為底本,參考了現存多種版本、注釋本和相關著作加以校勘。原底本由唐朝王冰整理編次,共9卷,81篇,今以每卷為一冊,共9冊?!端貑枴肥枪糯嗅t(yī)學著作之一,與《靈樞》是現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二書相傳為黃帝創(chuàng)作,所論內容十分豐富,以人與自然統(tǒng)一觀、陰陽學說、五行說、臟腑經絡學為主線,論述攝生、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藥物以及養(yǎng)生防病等各方面的關系,集醫(yī)理、醫(yī)論、醫(yī)方于一體,是中醫(yī)基本理論的淵源。 《黃帝內經·靈樞》大字繁體拼音本(全9冊)本書以明趙府居敬堂刊本《靈樞經》為底本,參考了現存多種版本、注釋本和相關著作加以???。《靈樞經》又稱《靈樞》、《針經》,為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形成和奠基之作,是現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共8卷,81篇,與《素問》合稱《黃帝內經》,在針灸學上有著絕對權威。 《神農本草經》大字繁體拼音本(1冊);本書以清孫星衍等輯《神農本草經》,池陽周學海據問本刊刻周氏醫(yī)學叢書初集本為底本(光緒十七年),參考了現存多種版本、注釋本和相關著作加以???。《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y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相傳起源于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于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是中醫(yī)藥藥物學理論發(fā)展的源頭。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分上、中、下三品,為中藥理論精髓。 《易經》大字繁體拼音本(1冊);本書以魏王弼本及阮刻十三經注疏為底本合校,并參考了現在多種版本、注釋本和相關著作加以??薄!兑捉洝逢U述變化之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作,“含蓋萬有,綱紀群倫,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兑捉洝泛w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周代的《周易》,《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黃帝陰符經·道德經·心經·大醫(yī)精誠》大字繁體拼音本(1冊);《黃帝陰符經》以唐李筌本和良褚遂良本為底本合校。又稱《陰符經》,相傳是黃帝所著,又傳為戰(zhàn)國時的蘇秦所著,近代學者多認為其成書于南北朝,是一部高度精煉的道家典籍。本書運用其義理思維,以《易》通《老》,李筌分為“神仙抱一之道”、“富國安人之法”、“強兵戰(zhàn)勝之術”,全書以隱喻論述養(yǎng)生?!兜赖陆洝芬詷怯^臺石刻本為底本,參校三秦出版社版任法融著《道德經釋義》。《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著,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分《道經》《德經》兩篇,共81章,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除了《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唐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底本。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大醫(yī)精誠》以北宋本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為底本。是中醫(yī)學典籍中論述醫(y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yī)者所必讀?!洞筢t(y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y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認為醫(y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第二是誠,亦即要求醫(y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 《傷寒論》大字繁體拼音本(1冊);本書以明趙開美??獭吨倬叭珪窞榈妆?,并參考了現存多種版本、注釋本和相關著作加以????!秱摗窞闁|漢張仲景所著漢醫(yī)經典著作,是一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guī)律的專著,全書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應用藥物82種。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后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為《金匱要略方論》。 《金匱要略》大字繁體拼音本(1冊)。本書以明吳遷鈔本《金匱要略方》為底本,并參校明趙開美??獭吨倬叭珪芳艾F存多種版本、注釋本和相關著作加以校勘?!督饏T要略》為《傷寒雜癥論》中的一部分,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列舉病癥六十余種。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有部分外科婦產科等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