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建筑結構復雜高層結構非線性抗震性能分析和設計方法

復雜高層結構非線性抗震性能分析和設計方法

復雜高層結構非線性抗震性能分析和設計方法

定 價:¥58.00

作 者: 滕軍,李祚華
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12193929 出版時間: 2016-05-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復雜高層結構非線性抗震性能分析和設計方法》系統(tǒng)總結了復雜高層結構非線性抗震性能分析、評價、控制及設計的相關理論和關鍵技術。在快速建模、前后處理、ABAQUS核心技術開發(fā)和GPU異構平臺搭建等方面系統(tǒng)介紹了復雜高層結構非線性高效分析方法;詳細介紹了復雜高層結構抗震性能量化評價體系和大震失效模式控制技術的新成果;介紹了超高建筑斜交網(wǎng)格筒結構體系的力學機理、剛度形成機制和失效特性,系統(tǒng)論述了復雜高層結構基于優(yōu)失效模式的大震非線性設計理論和方法。以具體工程問題為例,詳細介紹了相關理論和關鍵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過程和效果。《復雜高層結構非線性抗震性能分析和設計方法》系統(tǒng)地介紹作者新研究成果,適合結構工程、地震工程、防災減災領域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閱讀,也適合從事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復雜高層結構非線性抗震性能分析和設計方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高層結構抗震性能非線性分析模型及方法
1.1.1 結構在應力一應變層次的細致化分析
1.1.2 ABAQUS/Explicit及其二次開發(fā)
1.1.3 有限元剛度法結構非線性分析存在的問題
1.1.4 基于GPU高性能并行計算平臺的發(fā)展趨勢
1.2 高層建筑結構地震失效評價方法
1.2.1 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整體穩(wěn)定的地震失效評價方法
1.2.2 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構件損傷的地震失效評價方法
1.3 高層建筑結構地震失效模式控制技術
1.4 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
第2章 ABAQUS/VUMAT二次開發(fā)技術
2.1 概述
2.2 空間梁柱基本力學模型簡述
2.3 VUMAT的開發(fā)要點
2.4 VUMAT的應用技術要點
2.5 VUMAT的數(shù)值算例
第3章ABAQUS/VUEL二次開發(fā)技術
3.1 概述
3.2 顯式動力算法與VUEL用戶子程序
3.3 空間梁柱有限單元模型
3.4 VUEL子程序關鍵數(shù)據(jù)的生成
3.4.1 單元集中質(zhì)量矩陣定義
3.4.2 單元剛度矩陣和等效結點內(nèi)力定義
3.4.3 坐標轉(zhuǎn)換
3.4.4 穩(wěn)定時間步長選取
3.5 單元截面內(nèi)力和截面剛度的截面纖維積分
3.6 纖維束的單軸本構模型
3.7 VUEL子程序的算法流程
3.8 VUEL的數(shù)值算例
第4章 基于變形增量EEP超收斂計算的彈塑性梁分析
4.1 概述
4.2 梁問題的常規(guī)有限元解
4.3 梁問題的彈塑性有限元分析
4.4 變形增量EEP超收斂計算的彈塑性梁分析
4.4.1 梁問題的EEP超收斂解
4.4.2 彈塑性分析中的EEP超收斂解
4.4.3 變形增量EEP超收斂計算的彈塑性分析
4.5 恢復力模型的選取
4.6 數(shù)值算例
4.6.1 單調(diào)加載算例
4.6.2 往復加載算例
第5章基于變形增量EEP超收斂計算的復雜結構彈塑性分析
5.1 概述
5.2 空間梁柱模型
5.3 梁問題的常規(guī)有限元解
5.4 空間梁柱單元的EEP超收斂法
5.5 基于變形增量超收斂計算的梁柱精細化彈塑性分析
5.5.1 梁柱構件彈塑性有限元分析的一般過程
5.5.2 內(nèi)力-變形增量的EEP超收斂計算
5.5.3 基于內(nèi)力-變形增量EEP超收斂計算的彈塑性分析
5.6 ABAQUS前處理二次開發(fā)
5.6.1 快速建模技術
5.6.2 網(wǎng)格劃分和優(yōu)化技術
5.6.3 構件精確配筋程序
5.7 ABAQUS后處理二次開發(fā)
5.7.1 ABAQUS/CAE GUI程序開發(fā)
5.7.2 層間位移角插件
5.7.3 結構損傷快速評價插件
5.8 數(shù)值算例
5.8.1 算例1:空間梁柱彈塑性分析
5.8.2 算例2:復雜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彈塑性分析
第6章 基于CPU-GPU異構平臺的結構彈塑性分析方法
6.1 概述
6.2 CPU-GPU異構平臺設計
6.3 CPU-GPU異構平臺上的分析模型
6.3.1 梁柱分析模型(纖維模型)
6.3.2 樓板剪力墻分析模型(分層殼模型)
6.4 基于GPU的結構彈塑性分析并行化策略
6.4.1 計算數(shù)據(jù)與線程之間的映射關系
6.4.2 基于GPU的線性方程組求解器
6.4.3 方程組迭代的EBE處理技術
6.4.4 并行程序設計框架
6.5 數(shù)值算例
6.5.1 算例1:框架結構反復荷載下的試驗模擬
6.5.2 算例2:框架結構振動臺試驗模擬
6.5.3 算例3:高層框架一核心筒彈塑性時程分析實例
第7章 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整體穩(wěn)定的失效評價方法
7.1 概述
7.2 高層建筑結構重力二階效應的影響分析
7.2.1 等效抗側剛度
7.2.2 重力二階效應對結構的影響
7.3 基于整體穩(wěn)定性的失效臨界狀態(tài)分析
7.3.1 瞬時等效剛重比
7.3.2 基于瞬時等效剛重比退化的失效判別方法
7.3.3 失效判別方法的數(shù)值驗證
7.4 失效判別方法的試驗驗證
7.4.1 子結構試驗驗證
7.4.2 框架一核心筒結構試驗驗證
第8章 基于材料損傷的豎向構件失效評價
8.1 概述
8.2 墻肢的失效研究
8.2.1 失效影響因素分析
8.2.2 失效模式分類及失效演化過程描述
8.2.3 失效演化過程各階段的損傷指標標定
8.2.4 失效演化過程各階段內(nèi)的損傷指標計算
8.3 RC柱的失效研究
8.3.1 失效影響因素分析
8.3.2 失效模式分類及失效演化過程描述
8.3.3 失效演化過程各階段損傷指標標定
8.3.4 失效演化過程各階段內(nèi)的損傷指標計算
第9章 基于材料損傷的RC梁構件失效評價
9.1 概述
9.2 連梁的失效研究
9.2.1 失效影響因素分析
9.2.2 失效模式分類及失效演化過程
9.2.3 失效過程各階段的損傷指標標定
9.2.4 失效演化過程各階段內(nèi)的損傷指標計算
9.3 框架梁的失效研究
9.3.1 失效影響因素分析
9.3.2 失效模式分類及失效演化過程描述
9.3.3 失效演化過程各階段損傷指標標定
9.3.4 失效演化過程各階段內(nèi)的損傷指標計算
第10章 基于構件損傷的結構整體大震失效描述
10.1 概述
10.2 各類型構件失效過程的損傷模型
10.3 構件整體失效演化過程分析
10.3.1 構件到整體損傷信息表征系數(shù)的確定
10.3.2 構件整體失效演化過程描述
10.4 結構整體的失效演化過程
10.4.1 構件損傷傳遞系數(shù)及結構整體失效演化的損傷分析
10.4.2 結構整體損傷程度及損傷傳遞系數(shù)的確定
10.4.3 結構整體大震失效評價
10.4.4 結構大震失效描述流程
10.5 高層建筑結構大震失效描述的工程應用
10.5.1 工程概況
10.5.2 構件整體失效演化過程
10.5.3 結構整體失效演化過程
第11章 高層建筑結構大震失效模式控制技術
11.1 引言
11.2 新型附著式連梁鋼板阻尼器
11.2.1 連梁阻尼器的設計方法
11.2.2 連梁阻尼器的性能指標試驗研究
11.2.3 連梁阻尼器的結構地震模擬試驗與仿真研究
11.3 實施內(nèi)嵌式連梁鋼板阻尼器復合連梁設計方法及分析
11.3.1 內(nèi)嵌式連梁鋼板阻尼器復合連梁設計方法
11.3.2 內(nèi)嵌式連梁鋼板阻尼器復合連梁破壞模式
11.3.3 內(nèi)嵌式連梁鋼板阻尼器復合連梁性能分析
11.3.4 結構地震作用耗能分析
第12章 斜交網(wǎng)格筒受力特點分析
12.1 概述
12.2 斜交網(wǎng)格筒受力特點
12.2.1 分析模型
12.2.2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受力特點
12.2.3 側向荷載作用下的受力特點
12.2.4 環(huán)梁與斜柱連接形式的影響
12.2.5 非節(jié)點層環(huán)梁對斜柱受力的影響
12.3 側向剛度影響因素分析
12.3.1 主要影響因素探討
12.3.2 主要影響因素敏感性分析
第13章 斜交網(wǎng)格筒-核心筒協(xié)同工作性能分析
13.1 概述
13.2 協(xié)同工作機理分析
13.2.1 基本假定及方程
13.2.2 均布側向荷載作用
13.2.3 三角形側向荷載作用
13.2.4 頂部集中側向荷載作用
13.2.5 結構算例
13.3 體系協(xié)同工作性能
13.3.1 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13.3.2 協(xié)同工作性能分析
13.4 斜交網(wǎng)格筒網(wǎng)格形式探討
13.4.1 剛度及經(jīng)濟性分析
13.4.2 網(wǎng)格形式評價指標探討
13.4.3 網(wǎng)格形式優(yōu)選分析
第14章 斜交網(wǎng)格筒-核心筒結構抗震性能分析
14.1 概述
14.2 分析模型及方法
14.2.1 模型介紹
14.2.2 分析方法
14.3 體系塑性發(fā)展過程
14.3.1 構件屈服順序
14.3.2 斜交網(wǎng)格筒失效路徑
14.3.3 斜交網(wǎng)格筒剪力滯后效應分析
14.4 內(nèi)外筒內(nèi)力分配特點
14.5 體系剛度發(fā)展過程
14.6 體系抗震概念
14.6.1 構件塑性耗能分配特點
14.6.2 抗側剛度關鍵構件
14.6.3 塑性耗能關鍵構件
14.6.4 抗震概念探討
14.7 斜交網(wǎng)格筒-核心筒結構抗震性能試驗驗證
14.7.1 試驗概況
14.7.2 試驗過程及現(xiàn)象
14.7.3 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
14.8 高層斜交網(wǎng)格筒體系抗震研究的工程應用
14.8.1 工程概況
14.8.2 分析模型
14.8.3 結構大震性能分析
14.8.4 結論和建議
第15章 體系失效模式優(yōu)選及其控制指標
15.1 引言
15.2 體系失效模式主要影響因素探討
15.2.1 核心筒整體系數(shù)á
15.2.2 等效剛度比?
15.2.3 算例參數(shù)
15.3 體系失效模式分析
15.3.1 系列1算例分析(變化峁潭ㄣ)
15.3.2 系列2算例分析(變化愎潭ㄡ)
15.3.3 系列3算例分析(同時變化岷豌)
15.4 體系失效模式優(yōu)選
15.5 體系大震失效控制指標
15.5.1 指標類型探討
15.5.2 斜交網(wǎng)格筒抗側力退化點性能指標
15.5.3 參數(shù)嬡≈搗治?
15.5.4 體系失效控制指標分析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