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學習方法/報考會議口譯加工模式:評估與重構

會議口譯加工模式:評估與重構

會議口譯加工模式:評估與重構

定 價:¥42.00

作 者: 任岳濤
出版社: 知識產權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翻譯 外語 英語專項訓練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3040006 出版時間: 2016-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5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隨著口譯研究在國內的迅猛發(fā)展,近十年來口譯研究的視域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基于此,作者結合自身多次的會議口譯實踐與觀摩經驗,查閱大量相關學科的文獻資料,嘗試對會議口譯的加工模式進行評估與重構。在針對會議口譯的研究中,釋意學派口譯理論(簡稱釋意理論)占有絕對的核心地位。釋意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Seleskovitch明確地指出釋意理論的研究對象為會議口譯、意義。釋意理論的內容包括兩部分,即會議口譯辦學模式和口譯認知過程研究。釋意學派認為口譯是一種交際活動,其目的是傳遞意義。為了實現(xiàn)意義的充分傳遞,口譯員須對源語話語進行釋意;口譯員在釋意時需要進行認知補充,而認知補充是一個口譯員的語言知識、主題知識、百科知識和語境知識相結合的過程。釋意學派還認為源語講話的信息意義不是由講話文本的語言結構決定的,而是口譯活動主體(譯員)和客體(文本)之間互動的結果。在眾多的加工模式中,Daniel Gile的精力分配模式(the Effort Models)和廈大模式(the XiaDa Model)分別是國內外口譯加工模式研究的代表,兩種模式都認為口譯即“釋意”,即口譯的目標是講話者所要表達的意思而非表達的語言。然而,兩種模式的提出距今已有一二十年,在口譯研究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本文在釋意理論的框架下對已有的會議口譯加工模式進行評估,并結合當今會議口譯研究的最新走向探索加工模式的重構。本文由以下六部分構成:第一章概述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以及結構安排。第二章文獻綜述部分,介紹了口譯的歷史、分類、特點,會議口譯的定義、工作模式、研究現(xiàn)狀以及加工模式。第三章是理論框架。本章介紹了釋意理論的起源、發(fā)展、成就,以及釋意理論的三大核心組成部分,即:“脫離源語語言外殼”假說、口譯過程三角模式(口譯過程三程序說)以及釋意學派口譯教學模式。第四章是本文的主體部分之一。作者嘗試著在釋意理論的框架下,對會議口譯加工模式的主要組成部分進行評估。這些組成部分分別為“理解”、“分析”、“記憶”和“表達”。第五章是本文的主體部分之二。作者在第四章評估的基礎上,對加工模式進行重構。其中,原有模式中的“理解”被細化為“積極聽力(Active Listening)”,“分析”被細化為“邏輯分析(Logical Analysis)”;而為了有助于口譯員的“記憶”與“表達”,“語域準備(Register Preparation)”和“知識補充(Knowledge Supplement)”被加入到口譯過程當中,起到對整個過程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原有的“記憶”與“表達”在重構的模式中得以保留。重構的加工模式借用了傳統(tǒng)的“折扇”圖形,從哲學上對會議口譯的過程進行闡釋。第六章結論部分,對本文結論進行了歸納,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以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簡介

  任岳濤信陽師范學院副教授出版專著2部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在眾多的會議口譯研究中,研究方向有口譯技巧、譯員角色、口譯過程、譯員培訓等,同時研究人員也建立起了不同層次的模型或模式。

圖書目錄

     本書由以下六部分構成:      第一章概述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以及結構安排。      第二章文獻綜述部分,介紹了口譯的歷史、分類、特點,會議口譯的定義、工作模式、研究現(xiàn)狀以及加工模式。      第三章是理論框架。本章介紹了釋意理論的起源、發(fā)展、成就,以及釋意理論的三大核心組成部分,即:“脫離源語語言外殼”假說、口譯過程三角模式(口譯過程三程序說)以及釋意學派口譯教學模式。     第四章是本文的主體部分之一。作者嘗試著在釋意理論的框架下,對會議口譯加工模式的主要組成部分進行評估。這些組成部分分別為“理解”、“分析”、“記憶”和“表達”。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