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為東漢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所撰《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中的“雜病”部分?!秱s病論》原書散佚,后經西晉王叔和整理,編成《傷寒論》。北宋校正醫(yī)書局林億等人根據當時所存的蠹簡文字重予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重新編次增補,分三卷,取名《金匱方論》。現行《金匱要略》共25篇,重點為六十多種病證的診治方法,收方劑205首。書中許多方劑,千百年來一直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被稱為“醫(yī)方之祖”?!督饏T要略》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雜病學專著,奠定了雜病的理論基礎和臨床規(guī)范,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對后世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有著重大貢獻和深遠影響。此次整理,以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元刻《新編金匱方論》即元鄧珍本為底本,1988年日本燎原書店影印本,參校明其他四本。各篇依次分為按語、原文、注釋、譯文四部分;注釋對醫(yī)學術語等都作了詳細注釋,并在各條原文的在最后一個注釋中列出內容提綱,如治病總則、防病綱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