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化學工業(yè)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

定 價:¥98.00

作 者: 王獻紅 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業(yè)技術 化學工業(yè) 一般問題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2256959 出版時間: 2016-04-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19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世界能源結構尤其是中國的能源結構現狀和未來出發(fā),總結梳理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現狀,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技術的新進展。捕集技術中重點介紹了離子液體捕集技術、多孔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捕集技術、極稀濃度二氧化碳的捕集技術等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新技術。二氧化碳的利用方面,重點介紹了二氧化碳作為碳氧資源化學固定為高分子材料和二氧化碳作為碳資源化學固定為能源化學品等技術。本書可供化學、化工、發(fā)電、冶金等領域從事二氧化碳捕集的工程技術人員、從事二氧化碳利用的研發(fā)人員、企業(yè)和政府從事碳減排管理的管理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王獻紅,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2),曾任科技部“十五”“863” 新材料領域特種功能材料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國防先進材料專家組成員?,F任中科院生態(tài)環(huán)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吉林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成員、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CO2化工利用關鍵技術研發(fā)與示范”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群體項目負責人。擔任《高分子學報》、《功能材料》、《功能高分子學報》編委。王獻紅研究員一直從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導電高分子和二氧化碳共聚物。編著專著一部,已在國內外雜志發(fā)表論文140余篇,獲權美國專利2項、日本專利1項、中國發(fā)明專利61項,申報并公開國際專利2項,申報并公開中國發(fā)明專利61項。王獻紅研究員從1998年開始領導項目組進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其利用的研究,采用稀土三元催化劑,與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集團公司合作,于2004年2月建立了世界上首條千噸級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生產線,實現了二氧化碳塑料工業(yè)化從不可能到可能的突破,在世界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圖書目錄

第1章 二氧化碳的排放\t11.1 能源結構變遷與二氧化碳排放\t11.1.1 能源結構變遷\t11.1.2 二氧化碳的排放\t31.2 二氧化碳問題的紛爭\t71.2.1 二氧化碳引起的氣候變化\t81.2.2 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t101.3 可能的解決方案\t151.3.1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t151.3.2 CO2的捕集和儲存\t161.3.3 二氧化碳的利用\t161.3.4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與工具\t171.4 未來能源結構下二氧化碳的排放——評述與展望\t19參考文獻\t20第2章 集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捕集\t232.1 二氧化碳捕集的理論基礎\t232.1.1 燃燒后脫碳\t242.1.2 燃燒前脫碳\t242.1.3 富氧燃燒技術\t252.2 集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捕集\t262.2.1 物理吸附和解析技術\t262.2.2 物理吸收技術\t342.2.3 化學吸收和解析技術\t362.2.4 物理與化學聯合捕集技術\t432.2.5 膜分離技術\t482.3 食品級二氧化碳的提純\t562.3.1 食品級二氧化碳的主要應用領域\t562.3.2 食品級二氧化碳提純技術\t582.4 二氧化碳捕集新技術\t632.4.1 離子液體技術\t632.4.2 多孔金屬有機骨架吸附技術\t662.5 本章總結與展望\t70參考文獻\t70第3章 極稀濃度二氧化碳的捕集\t773.1 空氣中CO2濃度及變化趨勢\t773.2 氣候變暖帶來的問題\t783.3 從空氣中捕集二氧化碳的迫切性\t793.3.1 生物體利用二氧化碳的局限性\t793.3.2 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術(CCS)的局限性\t803.3.3 空氣中直接捕獲CO2的技術\t813.4 DAC技術的能耗分析\t823.5 DAC吸收塔的設計\t843.6 用于DAC的吸附劑\t863.6.1 無機吸附劑\t863.6.2 負載化的有機胺吸附劑\t903.6.3 陰離子交換樹脂\t953.7 解吸的技術\t963.8 DAC的費用以及可行性\t973.9 總結和展望\t98參考文獻\t99第4章 二氧化碳作為碳氧資源化學固定為小分子化合物\t1044.1 二氧化碳的分子結構和物化性能\t1044.1.1 二氧化碳的分子結構\t1044.1.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t1054.1.3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t1064.2 二氧化碳固定為尿素\t1074.2.1 尿素簡介\t1074.2.2 尿素生產理論基礎\t1074.2.3 尿素工藝發(fā)展概況\t1084.3 二氧化碳制備環(huán)狀碳酸酯\t1094.3.1 催化劑發(fā)展史\t1094.3.2 二氧化碳與環(huán)氧化物加成反應的機理\t1184.3.3 新型環(huán)狀碳酸酯的合成和反應性能\t1214.4 二氧化碳固定為無機碳酸鹽\t1254.4.1 二氧化碳固定為碳酸鈉\t1254.4.2 二氧化碳固定為碳酸鈣\t1284.5 二氧化碳固定為水楊酸\t1324.5.1 水楊酸的合成方法\t1324.5.2 水楊酸的應用\t1334.6 二氧化碳直接與甲醇反應制備碳酸二甲酯\t1344.6.1 催化劑發(fā)展史\t1344.6.2 脫水劑的使用\t1394.6.3 CO2和甲醇反應直接制備DMC的反應機理\t1404.7 二氧化碳制備甲基丙烯酸\t1424.7.1 基本原理\t1434.7.2 催化劑發(fā)展史\t1444.8 評述與展望\t145參考文獻\t146第5章 二氧化碳作為碳氧資源化學固定為高分子材料\t1535.1 二氧化碳參與的聚合反應\t1535.1.1 二氧化碳與炔烴/二鹵代物的縮聚反應\t1535.1.2 二氧化碳與二元胺的縮聚反應\t1545.1.3 二氧化碳與二元醇鉀鹽/?,??-二鹵代物的縮聚反應\t1545.1.4 二氧化碳與烯烴化合物的共聚反應\t1555.1.5 二氧化碳與二炔類化合物的共聚反應\t1555.1.6 二氧化碳與環(huán)硫化合物的共聚反應\t1565.1.7 二氧化碳與環(huán)氮化合物的共聚反應\t1565.1.8 二氧化碳與環(huán)氧化合物的共聚反應\t1565.1.9 二氧化碳參與的三元共聚反應\t1665.2 二氧化碳-環(huán)氧化物共聚物\t1685.2.1 非均相催化劑\t1695.2.2 均相催化劑\t1835.2.3 二氧化碳-環(huán)氧丙烷共聚物的結構與性能\t2165.2.4 二氧化碳基塑料的改性\t2365.3 二氧化碳基聚氨酯\t2415.3.1 二氧化碳制備聚碳酸酯醚多元醇\t2415.3.2 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的結構與性能\t2485.4 非光氣路線制備聚碳酸酯\t2495.4.1 碳酸二甲酯的制備方法\t2505.4.2 從碳酸二甲酯制備碳酸二苯酯的方法\t2555.4.3 碳酸二苯酯與雙酚A的縮聚反應\t2615.5 非光氣路線合成聚氨酯\t2635.5.1 非光氣路線制備異氰酸酯\t2645.5.2 非異氰酸酯路線制備聚氨酯\t2685.6 評述與展望\t269參考文獻\t270第6章 二氧化碳作為碳氧資源化學固定為能源化學品\t2806.1 二氧化碳加氫制備甲醇\t2806.1.1 二氧化碳制備甲醇的理論基礎\t2806.1.2 催化劑發(fā)展史\t2846.1.3 反應器設計及最優(yōu)化\t2886.1.4 工業(yè)化實踐\t2896.2 二氧化碳制備甲酸\t2896.2.1 二氧化碳制備甲酸的理論基礎\t2906.2.2 催化劑發(fā)展史\t2906.2.3 機理研究\t2976.3 二氧化碳加氫制備一氧化碳\t2996.3.1 催化劑\t3006.3.2 反應器\t3016.3.3 反應機理\t3016.4 二氧化碳加氫制備甲烷\t3036.4.1 二氧化碳加氫制備甲烷的理論基礎\t3036.4.2 催化劑發(fā)展\t3046.4.3 反應機理\t3076.5 二氧化碳加氫制備碳氫化合物\t3096.6 評述和展望\t312參考文獻\t31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