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絮語/陳興良(1)理 論 前 沿“刑事法律人”模式與刑事法律科學研究/張 文一、 刑事法律科學的研究對象二、 刑事法律人模式述評三、 刑事法律人模式重構四、 刑事法律人與刑事各學科研究社科法學與法教義學共生論——兼論刑事政策與刑法教義學之關系/李 波一、 問題的提出二、 國際視野下的社科法學與法教義學之爭三、 作為中國問題的社科法學和法教義學的互補性四、 旁論:刑事政策與刑法教義學的關系探討五、 結語刑事政策與刑法體系關系之梳理——兼論羅克辛目的理性犯罪論體系之變遷/陳爾彥一、 問題的提出二、 前期目的理性犯罪論體系之構建三、 對前期目的理性犯罪論體系之評析四、 后期目的理性犯罪論體系之構建五、 目的理性犯罪論體系前后期之比較六、 結語使用盜竊研究論使用盜竊——以盜用汽車為例/溫登平一、 問題的提出二、 對要否處罰使用盜竊的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論的考察三、 成立盜竊罪要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四、 非法占有目的的內容五、 盜用汽車是否為盜竊財產性利益?六、 結論使用性盜竊的可罰性之否定——兼論法益與構成要件解釋的關系/馬寅翔一、 問題的提出二、 德國關于財物價值能否獨立成為盜竊對象的爭論三、 從占有理論視角所作的否定性分析四、 基于法益與構成要件解釋之間關系的反思五、 結論實 證 研 究死刑適用的經驗研究——以故意殺人罪為例/清華大學法學院本科生課題組一、 導言二、 理論假設三、 研究方法四、 實證檢驗五、 實證檢驗結果發(fā)現六、 實證結果解釋和規(guī)范探討七、 總結鳴謝關于企業(yè)環(huán)境犯罪控制策略的實證分析/莎莉·S.辛普森卡羅爾·吉布斯 梅麗莎·羅莉李安·斯洛克姆 馬克·A.科恩邁克爾·范登博格 著 李本燦 譯一、 導言二、 先前的文獻三、 方法四、 分析和結果五、 規(guī)制策略的啟示域 外 傳 譯國際刑法中的歸因問題研究——一個德國法視角的考察/托馬斯·魏根特 著 姜 敏 譯一、 引言:將集體犯罪歸因于個人引起的問題二、 德國法的處理路徑:舊瓶裝新酒三、 幫助和教唆的適用范圍之擴大四、 新奇的概念:自上而下的責任五、 結語域 外 視 野德國銀行卡濫用行為的理論與實務/徐凌波一、 概述二、 賬戶名義人在錯誤匯款案件中的取款行為三、 缺少還款意愿與還款能力的賬戶名義人的濫用行為四、 非賬戶名義人的濫用行為五、 對我國的借鑒意義通過程序法的犯罪化——以美國刑事司法中的若干發(fā)展趨勢為例/劉 濤一、 引言二、 “違法必究”:從適當理由(probable cause)到合理懷疑(reasonable suspicion)三、 “你情我愿”(同意):警察執(zhí)法的萬金油四、 “無處藏身”:行政執(zhí)法檢查五、 “形單影只”:律師幫助權與強制量刑(the right to counsel and mandatory sentencing law)六、 結語專 題 研 究構建以二元不法為主的不法評價體系/邵棟豪一、 行為無價值的功用與缺陷二、 結果無價值的功用與缺陷三、 良心無價值四、 構建二元不法為主的不法評價體系目的犯的實質化——以目的與故意的關系為中心/王 俊一、 問題的提出二、 “無條件第一級故意”的啟示三、 目的與故意的關系四、 非法占有目的與盜竊故意五、 目的犯論:從形式到實質——代結語論間接正犯的從屬性及實行著手——基于間接正犯之擬制性的反思/黃繼坤一、 溯本:間接正犯是擬制的正犯二、 還原:間接正犯對直接實行人具有從屬性三、 探究:間接正犯的實行著手:被利用者時說四、 結論當不能犯未遂理論走向客觀之后——以刑法的價值構造為檢閱基礎/韓其珍一、 問題意識二、 我國不能犯未遂的范圍及法律效果三、 不能犯未遂的學說諸象四、 不能犯未遂的理論檢驗——回應臺灣地區(qū)錯判檢討五、 結論:刑法的價值:我國應以具體危險說搭配科學第三人論情感與定罪量刑的關系/李 濤一、 傳統(tǒng)定罪量刑與情感是“相忘于江湖”二、 定罪量刑的機制與根據決定了情感的“不可或缺”三、 定罪量刑的目的與價值體現了情感的“如影相隨”四、結語被害人自我答責理論視野下的自殺參與/馬衛(wèi)軍一、 問題所在二、 關于自殺參與的各種學說評析三、 本文的主張存款共同占有說的理論價值與現實命運/李文軍一、 問題的提出二、 存款共同占有說的基本立場三、 存款共同占有說的理論評析四、 存款共同占有說的現實命運五、 余論論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實行行為/陳洪兵一、 實行行為二、 證明責任三、 犯罪形態(tài)四、 自首五、 既判力我國新疆地區(qū)恐怖主義犯罪的刑事法規(guī)制研究/舒洪水一、 我國新疆地區(qū)恐怖主義犯罪的特點二、 外國反恐怖主義犯罪法律對策研究三、 我國打擊恐怖主義犯罪的法律現狀四、 我國打擊恐怖主義犯罪立法的缺失五、 防范我國新疆地區(qū)暴恐犯罪的刑事法律對策模式選擇與制度建構:刑事程序性上訴研究/楊杰輝一、 單列與并行:程序性上訴的兩種模式二、 一審事實認定的地位:程序性上訴模式選擇的決定因素三、 并行模式:我國程序性上訴模式的最終選擇四、 刑事程序性上訴的提起五、 刑事程序性上訴的審理程序刑事被害人民事訴權研究/高 潔一、 問題的提出二、 刑事被害人民事訴權的界定三、 刑事被害人民事訴權的特殊性四、 被害人民事訴權與刑事訴權的關系五、 被害人民事訴權與相關權力(利)的關系少年司法模式的第三條道路——恢復性少年司法在中國的興起/吳啟錚一、 少年司法的傳統(tǒng)模式及其局限二、 恢復性少年司法:一種新的模式選擇三、 在困境中尋求突破:中國少年司法的現狀四、 恢復性少年司法試驗在中國的勃興六、 結語論刑事訴訟中的社會調查報告/張吉喜一、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社會調查報告制度二、 擬適用社區(qū)矯正案件中的社會調查報告制度三、 國外的量刑前調查報告制度四、 我國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相關問題分析五、 我國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完善法官為什么不排除非法證據/王 彪一、 引言二、 法官不會排除非法證據三、 法官不愿排除非法證據四、 法官不敢排除非法證據五、 法官不能排除非法證據六、 法官為何能不排除非法證據七、 結語違法所得沒收的正當程序——以物的強制措施為中心的考察/李衛(wèi)東引言一、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刑事程序基本模式之抉擇二、 正當程序審查——國際公約的衡平與界限三、 正當程序的漏洞——物的強制措施四、 違法所得沒收中的程序性制裁中國監(jiān)獄罪犯分類理論與實務研究——罪犯動態(tài)風險評估的“智能平臺”/中國監(jiān)獄罪犯分類理論與實務研究課題組前序一、 罪犯動態(tài)分類功能及現狀二、 國內監(jiān)獄研發(fā)罪犯評估工具概況三、 研發(fā)“恒研罪犯動態(tài)風險評估的‘智能平臺’”《刑事法評論》征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