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儒學道德論:王陽明心學之道德主體性研究

儒學道德論:王陽明心學之道德主體性研究

儒學道德論:王陽明心學之道德主體性研究

定 價:¥68.00

作 者: 陳媛媛 著
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536327 出版時間: 2016-03-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儒學道德論 王陽明心學之道德主體性研究》以王陽明“四句教”為中心,從道德主體性的視角來透視其心學,深入系統(tǒng)地闡述了王陽明心學的論學背景、精神特質、內在理路和歷史地位。作者在認真研讀文獻并廣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作者簡介

  陳媛媛,女,1985年5月生,河北正定人,九三學社社員。現(xiàn)為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產業(yè)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本碩博期間主攻哲學,曾獲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全國一級學會)論文三等獎、湖南省委黨校理論研討會一等獎,2014年1月被南華大學聘為“湖湘地域文學文化生態(tài)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品”。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價值
1.2.2 實踐意義
1.3 陽明心學的研究現(xiàn)狀述評
1.4 研究方法、主要內容與創(chuàng)新點
1.4.1 研究方法
1.4.2 基本思路
1.4.3 結構安排和主要內容
1.4.4 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道德主體性思想產生的歷史前提與發(fā)生契機
2.1 道德主體性的概念界定
2.2 歷史前提與發(fā)生契機
2.2.1 社會政治背景
2.2.2 社會經濟背景
2.2.3 理學文化背景
第3章 身之主宰便是心
3.1 身心觀
3.2 心之體“無善無惡”釋義
3.2.1 從存在論角度釋心體之“無善無惡”
3.2.2 從本體論角度釋心體之“無善無惡”
3.2.3 從境界論角度釋心體之“無善無惡”
3.3 無善無惡之爭
3.4 善惡的來源考證
3.4.1 人性論上善惡觀的來源
3.4.2 形下層面善惡的來源
3.5 道德主體性的形上學基礎
3.5.1 心即理
3.5.2 心與性
3.5.3 一元論的體用觀
第4章 心之所發(fā)便是意——道德主體性的發(fā)動
4.1 “意”之獨特功能與核心地位探討
4.2 未發(fā)已發(fā)論
4.2.1 未發(fā)已發(fā)關系探討
4.2.2 中和狀態(tài)辨析
4.2.3 “未發(fā)之中”、“已發(fā)之和”是一種境界
4.2.4 致中和之方
4.3 理欲觀
4.4 仁誠說
第5章 意之本體便是知
5.1 “知”范疇論
5.2 良知說
5.2.1 良知之特性辨析
5.2.2 良知與見聞之知關系辨析
5.2.3 群己之辨
5.3 致良知
5.3.1 致良知釋義
5.3.2 致良知與德性培養(yǎng)過程的統(tǒng)一
5.3.3 “為善去惡”工夫論
第6章 意之所在便是物
6.1 “致知格物”觀的確立
6.2 心外無物
6.3 主體性的道德實踐哲學
6.3.1 陽明對佛道墨諸家思想的取舍與評價
6.3.2 知行學說
6.3.3 道德修養(yǎng)之最終歸宿與目的——成己成圣
6.3.4 樹德之方
第7章 道德主體性思想的定格及其歷史余響
7.1 道德主體性思想的凝練與定格——四句教
7.1.1 時間考證
7.1.2 天泉之爭
7.1.3 劉蕺山別立“四句教”
7.1.4 對四句教的評價
7.2 陽明道德主體性思想對晚明士人心態(tài)的塑造及其流變
7.3 道德主體性思想的當代價值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